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論由二次土改解決三農問題

一、鄉土背景是關心三農的最大動力




去年十二月廿六日本報刊載前監委吳豐山先生論解決三農問題方法的大作,對重點解決方法提出三階段的二次土地改革。吳前監委出身台南農家,農村鄉土的背景驅使他自年輕的學生時代就關心農業農村與農民的問題,當一九六○年代末台灣三農遭遇困境時期,吳以研究生兼記者身分巡禮台灣農村,觀察實情,寫出今日的台灣農村一系列報導,在自立晚報發表,並出版成專書,引起當局的注意,對農村建設投入較多的心力與經費。筆者也因出生台南農村的背景,畢生選擇研究與教學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為志業。


二、農地資源的稀少浪費與珍貴




這次吳文討論三農問題的重點在農地的荒廢休耕,覺得不無可惜。台灣的農地總數不多,人口又這麼密集,農地未能充分利用生產,確實不甚合理。但這是由多種原因撮合造成,農業勞動力流失,進口糧食補充糧源,短時間內實施休耕應對不成問題,但長久之計要能將珍貴的農地充分加以利用才較合理。事實上近年來農地因變更作工業、建築及交通等其他用途而流失者為數不少,這部分流失有去無回,對糧食生產損失的問題才更加嚴重。


三、對三階段土改解決三農問題的我見




吳文提出賴以解決三農問題的二次土改分成三階段,為今後農地合理農用的方針訂出大計。其中第一階段規劃台糖公司的五萬公頃農場劃分成每五公頃為一單位,並籌設基金鼓勵青年購地從農,也由農會系統參與經營。此一計畫只要台糖同意釋出土地就不難實施,但較困難的問題是,能否有青年同胞願意投入農業工作與生活。樂觀的看,近年來不少出自農村的都市移民回鄉經營農業者不少,後繼可能還會有人。但是悲觀的看,農業工作的難為與辛苦特性,究竟能確保會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投入接棒,卻也不太樂觀。除非要有像鼓勵工業投資一般較強有力的獎勵措施。


吳提第二階段土改是經由長期租約及重劃工程整併零碎民間農地,使形成較大規模農場,作較有利經營。這一構想是小地主大佃農精神的化身。事實上在許多農業特定區都已重劃完成,並無須再進行重劃工程,只要地主農民同意出租,整併農地就無太大困難。但是困難就在有些小地主不願出租,整併就無法進行與完成。未來鼓勵小地主願意出租土地,政策與法令上也必要有較足夠有利的辦法。


第三階段是指畸零地及未能耕種土地由鄉鎮農會輔導全面造林,以免浪費土地資源,這項建議看來合理。但看過去政府曾經推動的平地造林計畫,績效並不很好,響應者不多,主要是經濟效益不合算,也因農地變成林地容易,林地要變回農地困難,所以不少農民寧可將土地荒蕪也不願意造林,以免日後難將樹根挖除,不易回復可做農耕的良田。對於造林是最好選擇的畸零農地,有必要先替農民地主多想想減低憂慮的辦法。


四、農地能多保留並充分用為農業生產的理想目標



關心三農存亡也關心國家長治久安的人,都不希望台灣變成完全工業化的矽島,最好有進步的工業可供人民充分就業與收入,也有自己的農業可供應人民安全與充足的糧食需求。要能保有自己充足與安全的糧食,就先要能保有珍貴的農地,並將農地合理用作農業生產。我國目前正面臨農地嚴重流失、污染與浪費的情況,讓有心人擔憂,政府也應多加重視並多做適當的應對。


資料來源: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677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