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川普能,小英不能?

新年新氣象,綜合各家研究機構對二○一七年景氣展望,多數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樂觀,卻又保留審慎態度。元大寶華經濟研究所的看法最具代表性,認為台灣景氣呈現「怠速式復甦」,猶如開車怠速般,大家都在觀望,就看政府如何落實拚經濟政策。國泰台大產學團隊也指出,今年景氣如「車子出了隧道,但還有限速」。易言之,近四月的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綠燈,出口年增率也轉為正成長,經濟引擎已在加溫,卻未加速前行,似乎在等待執政者揮舞衝刺的旗幟。


如何挽救台灣低迷的景氣,各方獻出良策,有原則性大方向如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改革與貨幣政策等;具體政策則有大量推動都更、老舊危險建物的重建、降稅、年金改革、推動大型公共建設,以及小英政府指標性的「五+二」創新產業等,堪稱包羅萬象,琳琅滿目。然而,吸引製造業回流,尤其中國台商回國投資,卻鮮少成為產官學關注的議題。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因為台灣景氣之所以陷入低迷,內需不足,無法增加就業與提升薪資,正是因為「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已成產業運作常態,台灣與中國的經貿依存度太高,出口四成市場在中國,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近六成,台商若能回流,將可大幅改善當前畸形的依賴關係,但小英政府對此議題顯然興致缺缺。


台灣經濟成長缺乏動能,重要癥結係投資不足。令人驚訝的是,台灣人擁有龐大的超額儲蓄,完全不缺資金,但是不僅缺乏投資實體經濟的意願,也不願進入股市,導致台股成交量急速萎縮;而資金大幅外流,連續二十五季達二八四一億美元,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資金外流其實比中國更嚴重。加上小英的「五+二」創新產業短期難以見到成效,因此若要增加投資,則以政策性優惠鼓勵台商回流,將是天時地利人和,可以發揮立即效果,為經濟成長挹注強大動能。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可以從國際大環境、中國經營環境與政治風險,以及台灣的優勢逐一剖析。首先,在國際大環境上,一股反全球化風潮對當前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形成強烈逆襲,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川普號召製造業回流美國,當選後更動作頻頻,拉攏美國大廠要將海外製造端移回美國。其實,美國的生產成本加上運輸與中國已相差不多,最近在美國投資六億美元的中國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也坦承在美的整體生產成本不會高於中國。另就台灣而言,根據台商估計,現在中國勞工一年薪資大約是人民幣七萬元,再加上五險一金,與台灣勞工薪資已差距不大。所以,製造業既然可以回流美國而未喪失競爭力,則政府積極吸引台商回台生產,顯然更可水到渠成。


其次,中國的營運環境已日趨惡化,工資連年大漲,環境污染嚴重,尤要者政府的過度補貼雖讓中國商品具有低價優勢,卻也帶來產能過剩的可怕後遺症。而且,債市、房市、影子銀行的泡沫幾近破裂,金融風暴一觸即發;再者紅色供應鏈的夾擊,更讓台商的經營環境日益困難。尤有甚者,中國似乎有意以各種嚴厲的行政手段將代工型台商趕往內陸,擔任開發中國內陸的先鋒隊,成功則替中國完成消弭內陸與沿海、城市與鄉鎮差距的任務;失敗了,犧牲的是台商,對中國根本無傷。更嚴重的是,中國台商已成為人質,淪為中國打壓台灣的籌碼,最近的海霸王登報聲明與豐泰補稅十億事件,以及中國官方不斷揚言不准台商在中國賺錢卻回台支持台獨。因此就經濟面或政治面,台商回流此其時也。


台灣一向擁有優質製造能力,且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實際生產成本並不比中國高多少,若台商回流,可以提供優良人力素質,迅速建構起完整供應鏈,再度擦亮「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同時帶動經濟成長,再創台灣奇蹟。然而,仍然有待政府吹起響亮的號角,並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才能捲起台商回流風潮。總之,製造業回流美國是川普經濟學的核心政策,不知小英政府學到了什麼?


資料來源: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676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