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紀錄片說故事 公益訴求在裡面



2011/2/12  作者:李祖翔




《被遺忘的時光》真人真事震撼強


  去年底上映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拍攝地點在失智老人基金會附設的聖若瑟養護中心,對基金會來說,無疑是一次良善的置入性行銷,但不會有人反對這種做法,甚至很多民眾知道是真人真事後,震撼力更強,還興起要立刻捐款的念頭。


  近兩年,連續幾部公益電影,只要是與台灣民眾同一時空背景的本土故事,都能突破預期的票房,公益團體認為,顯然,民眾並不排斥許多議題,只是缺少臨場感、逼真感和能溫暖人心的媒介。






《一閃一閃亮晶晶》 認識不同的孩子


  《海洋練習曲》的導演林正盛,去年四月推出以自閉症為題材的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希望讓大家認識與眾不同的孩子。


  他說:「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不用我們的思考方式,正常人建構的社會認知對他們充滿誤解,其實只要嘗試了解、釋出善意,就可以發展出非常多的生命狀態,給這個世界增添美麗的樣貌。」






《姊妹,賣冬瓜》 南洋姊妹爭權益


  首部由外籍配偶製作的紀錄片《姊妹,賣冬瓜》,也於去年底誕生,在《兒子的大玩偶》、《第三十六個故事》等電影名導侯孝賢支持下,南洋台灣姊妹會用紀錄片呈現爭取權益的過程,鼓勵受到不平等遭遇的姊妹站出來。侯孝賢說,該片內容比過去任何人嘗試拍攝的還貼切,是少數他會從頭看到尾的片子。






《當愛來的時候》 演員體會父母苦


  以電影《美麗時光》、《蝴蝶》聞名的導演張作驥,拍攝《當愛來的時候》電影時,其中一名角色就取材自閉症患者。


  該劇演員高盟傑為此到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見習,精采詮釋具有卓越天資卻也有部分生活和語言障礙的自閉叔叔,讓自閉症專家都辨不出真偽,他說,這樣的成果並不是刻意去模仿得入木三分,而是藉由戲劇角色,讓大家明白自閉兒的世界,體會到家長的辛苦,才決心把角色演好,並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在拍攝描述失智老人的《被遺忘的時光》前,還導了兩部紀錄片,一部是沒有因家中孩子相繼離去而怨天尤人、持續種水蜜桃養家活口的《水蜜桃阿嬤》,另一部是超馬選手林義傑的《征服北極》。楊力州說,他很後悔拍了十多年電影,現在才體會到電影應該留給社會有意義的東西。


  對於公益紀錄片的熱情,楊力州認為:「每個人都以一種身分過完一生,例如教師、上班族,但是紀錄片讓我能嘗試二十幾種身分,好比拍消防隊,可以幫忙拉水管、和他們互動,在隊裡度過八個月的日子,但我不需要去救火。」現在,他以商業廣告和教書作為經濟來源,紀錄片則是一生最想追求的志業。






《青春啦啦隊》 關心健康的長輩


  拍攝完失智老人後,他與聯合勸募協會又將合作拍攝《青春啦啦隊》紀錄片。他在高雄一座公園裡,發現一群九十多歲的阿嬤在跳美式啦啦隊的舞蹈,他坦承內心很震撼,也深覺老人應該被重視,不只是失智者;這個社會太少人去關心「沒有生病的長輩」。


  他還認為,台灣不需要醫院,而是要長青學苑。他在拍攝過程,看見一棟九層大樓,竟有五千多名長輩一起學技藝,人人快樂又健康;那就是他想放進電影的想法:生病者固然要受關懷,健康者又何嘗不需要人疼?

  多數基金會說,想拍電影的點子來自早期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紀錄片,以過去行腳東南亞進行唇顎裂義診為內容拍攝的《生命換日線》,和為大象男孩祥祥與珊珊進行手術的《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成績亮眼,甚至還出繪本,連繪者看了故事都動容,而故事也許只是基金會服務裡的冰山一角,能感動人的個案還有很多。


  正因為知道公益團體的故事還有不少,張作驥深深感慨,在自閉兒的世界裡,才看見社會的真實,覺得未來應該拍攝更多角度的自閉故事;楊力州則說,朋友都勸他不要拍紀錄片,因為沒有名氣和利益,他卻認為,自己「不為名、不為利,就是想做下去。」特別是老人的故事,從認知拍別人的故事,到自覺拍自己老年的故事,他表示,尤其在為人父母之後,更覺得關懷社會與自己脫不了關係。


  除了紀錄片,台灣還有很多持續舉辦數年、列為傳統的公益影展,例如廣青文教基金會挑選各國展現身心障礙生命力的「身心障礙影展」;台灣女性影像學會以女性面臨的家暴、性騷擾為訴求的「女性影展」;廢除死刑聯盟模擬監獄槍決前的場景和挑選與冤獄相關的「殺人影展」;以及首度舉辦「情色影展」探討色情片涉入生活、導致性知識謬誤的台北市婦女援救基金會等,都是用影像達到公益訴求的目的。






製成DVD或上網 成效優於講座


  公益影片的熱潮所以興盛,除了帶給拍攝者和觀賞者生命的沉潛外,成本是一大關鍵,有的單位負擔不了成本,找來聯勸、商周、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等能夠分配資金作善事的贊助體;有的則認為成本不高,失智老人基金會就表示,過去舉辦醫學講座,來聽講的不過二、三人,改拍紀錄片,票房就超過四百萬,還能製成DVD或上傳到網路,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即使一部片最低成本四百萬,相較花費幾億元拍攝的娛樂電影也算低廉了,而這個數字,才相當於一個公益團體一年的自籌款,成效比純然宣導好!


  此外,在藝術成分上,照顧心智障礙者家庭的天使心基金會,也曾把自身和服務對象的故事轉化為舞台劇,門票收入作為減輕家屬經濟負擔的基金。因此公益團體認為,導演對公益的反思,加上影像低成本、效力強,或許會為未來募款方式注入新動力。


  聯合勸募秘書長周文珍更表示,這兩年,不論是一般小額捐款或公益影片的收入,的確是成長的。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74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