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大別山將軍縣 藏著全世界
2011/2/12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內陸大別山深處有一所勞務培訓學校,學生見面都用英語、日語或韓語打招呼,他們大多是農民子女。他們和父輩前往沿海發達省分打工不同,這些學生將走出國門,前往日本、南韓、新加坡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工作,語言學習是他們要過的第一關。
這所學校位於大陸著名的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因為曾經培養出四十三位將軍,這裡又稱「將軍縣」。新縣境內大部分為山林,人均耕地不到一畝,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說。
在一九八○年代,新縣人民的生活仍很困頓。當時,新縣生產總值不超過人民幣一億元,財政收入不到人民幣一百萬元,農民人均收入不足人民幣一百元,被稱為「三不過一」縣。
地理條件的限制,使得新縣農民不得不外出尋找機會。一九九四年外派勞務興起後,為新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並成為大陸農民出國打工的重要培訓基地,截至二○○九年底,已向國外派出勞務人員一萬六千多人。
如今,這裡每年都要送出一千五百多名外派勞務人員,他們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農業種植、服裝縫紉、水產加工等三十多種職業,常年在外達五千人左右,已累計創匯八億多美元。
為了拓展視野與賺錢,許多年輕人爭相跨出國門,全縣平均每八個青年勞動力中就有一人有出國務工經歷,其中僅有三十四戶居民的新集鎮挪房灣小木城村,就有四十多位村民赴十多個國家務工,成為遠近聞名的「地球村」。
新縣縣長楊明忠表示,外派勞務不僅增加了人民收入,也拓寬了就業範圍。據統計,二○○九年,新縣全縣生產總值達人民幣五十三億元,外派務工人員的年人均純收入在人民幣六萬元以上(約新台幣二十六萬三千元),「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蓋樓房,四年投資辦工廠」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據指出,大部分出國務工人員返鄉後在建築建材、餐飲服務、旅遊開發等產業興辦企業,目前,新縣回國勞務人員創辦民營企業和個體商戶超過三千家,從業人員近三萬人。
隨著經濟改善,這個小山村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幢幢紅牆綠瓦的小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宛如大城市城郊的別墅區。
為進一步提高外派勞務培訓水準,新縣積極籌建專科層次的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實行短期培訓和學歷教育,預計每年送三千學子出國工作。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741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