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推行動保政策一路上,透過聆聽動保團體、學者、媒體、業者等各界建言,一再修正方向,也藉著民間無窮的力量,動保方針才能準確地與時俱進,並逐步打造出毛寶貝友善的幸福城市,終達到和諧穩定的「零安樂」、「零棄養」的共同理想。
因應動物保護法修法,從去年三月一日開始,新北市全面啟動零安樂,並推動以領養代替購買。也在同年十月四日的世界動物日,新北市擴大辦理十項零安樂的配套措施,包括了源頭管控、改善動物之家品質、廣設不同的認養管道等,希望讓收容,成為最後一個手段。
新北市珍視所有生命,推行「多元認養」,領先全國替流浪犬「職訓」。我們挑選個性穩定、無攻擊性的犬隻受訓,培育成「校犬」、「伴讀犬」、「醫療陪伴犬」等職業犬。
如板橋文聖國小伴讀犬「小V」,讓排斥上學的孩子愛上校園;進入托老機構的「醫療陪伴犬」,則陪伴銀髮長輩,不僅讓長輩活動四肢維持體力,也讓托老機構充滿溫暖的笑聲。三年前十歲的米克斯「QQ」,流浪到新北市海山分局江翠派出所,將派出所視為歸屬。
我們相信,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QQ選擇相信人類,而派出所同仁也把牠當成家人,新北市就永遠歡迎QQ,待在這個屬於牠的「家」。
我們的目標,是讓新北市成為一個,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城市。在這個過程中,公私部門必須要互相合作,一起成長。當然,一個對動物友善的城市,也需要每一位飼主,把自己飼養的毛寶貝當自己家人看待。當棄養不再發生,當領養取代購買,毛寶貝們,就能有一個溫暖的家。
做好TNVR…盼台灣不再有浪浪
呂幼綸(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副秘書長):
公立動物收容所「零安樂死」政策明年上路,未來收容所恐出現「爆量」問題。既然短時間內,無法將所有流浪動物妥善收容,TNVR(捕捉、結紮、接種疫苗、原地回置)就是過渡期間,可行的解決辦法。
如果台灣能夠普遍實施TNVR,5年間全台可見街頭流浪動物數量穩定下降,但推動與落實若想要成功,有三項關鍵原則必須掌握。
首先,必須鎖定固定的近封閉區域,清點區域內流浪動物隻數,計算絕育率80%隻數,並且在限期內完成TNVR作業後,盡可能阻擋新進的非絕育動物進入,如此區域流浪動物生態便會穩定下來。
過去20年間,其實台灣各地都有民間獸醫師與地區性協會合作,進行巡迴節育活動,但是由於沒有精確、有系統地推動,忽略上述的關鍵執行原則,導致成效有限,也未見流浪動物數量穩定下降。
台灣最高層動保主導機關為農委會,對於以下各縣市包括動保處與防疫所等,應該傳達正確的TNVR執行觀念後,再由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動保協會合作,透過區域的「認領」分配,公私協力有系統性的執行,才能在台灣零安樂上路後,收容所不爆量、維持一定環境水準,在外的流浪動物環境也能獲得穩定。
收容所透明 鼓勵民眾齊參與
吳宗憲(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
每每觸及動保議題,政府與民間動保團體間,往往因為對「動保」的標準不一,造成對立。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民間團體作為實際執行者,兩者間應該互助互補,不以對立角色存在,而是以合作模式互動。
政府可將資訊透明化,民間團體可將動物保護指標化、措施化後,透過行政監督,讓各方意見彙整,運用實際、理性的資訊作為雙方對話的基礎。民間團體常會認為政府可以做得更好、更嚴苛,但政府礙於現行法律規定,往往無法達到民間的高標準,民間的NGO也不應只把政府視為「動物劊子手」。
雙方應該「去道德化」,針對問題,改以較理性、客觀、技術性的方式討論,「回到細節上」,從細部的處理開始謀求共識,才可以循序漸進解決問題。
例如,新北市動保處收容所資訊透明,除了願意讓民間志工團體進去關心收容的動物,更鼓勵民眾一起參與,大幅提升民眾對公部門的信賴度。
此外,新北市動保處也推動社區型TNVR、乾淨餵養政策,等於提供試驗點,放手讓民間進行技術性嘗試,公私協力並肩合作,力量遠大於獨自苦推政策,還得力擋民間反彈,以此為大原則,相信動保政策一定能愈做愈好。
凝聚動保力 不讓團結變口號
何宗勳(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
動保意識抬頭,除了公部門執政單位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民間動保團體也如雨後春筍。單位團體各有理想,盡管都是為了流浪毛寶貝盡心盡力,但難免仍有衝突,台灣的友善動物環境若要建立,各界「動保力」結合很重要。
動保力的大和解、團結不只是口號,而是應該透過準確的政策來落實。社會的進步一向由少數人帶動起,關鍵點在必須受到社會大眾支持,否則就只能淪為「邊緣議題」。
針對流浪動物問題,社區居民間如何「大和解」,有賴飼主教育的落實。像新北市動保處定期巡迴全市開課,除了開辦生命教育講座,也教飼主如何正確飼養、訓練寵物,不僅大幅降低飼養寵物對鄰居的干擾,飼主與寵物間的良性「溝通」,也會大幅降低棄養率等。
社區也常見與愛媽之間的衝突,盡管愛爸、愛媽多出於好心長期餵養流浪動物,但衍生的垃圾與殘渣滋生害蟲問題,卻往往造成地方社區民眾反彈,公部門應該藉由里長、社區幹部等人居間協調。
新北市動保處推動「心食器時代」,開課教導愛媽如何正確的乾淨餵養流浪動物,並核發餵食證、合法食盆,除了保障愛媽餵養流浪動物時的人身安全,也讓社區居民放心這些愛媽的存在,是經過「核可」且不會造成地方困擾的。
心食器時代 讓毛孩好好吃飯
姜怡如(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創辦人兼執行長):
「飼者行為,犬貓埋單」,餵食流浪動物沒有違法,但不當餵食方式,卻可能連帶導致流浪動物受到迫害,社會大眾可能因為餵食者的態度,對流浪動物有不同的待遇,因此應該注意餵養道德及態度,才能避免因為人類的錯誤,牽連毛寶貝受累。
餵食流浪動物,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時與定點,最好能夠以飼料為主,避免以廚餘餵食。同時,一個區域也應盡量分散不同的餵食點,且餵食完後,應立即收拾食物殘渣、動物排泄物,如此一來可避免滋生鼠類、蚊蠅,也能夠有效分散流浪動物群。
同時,如果無法餵食完立刻收拾,也應在一日之間收拾完畢,且餵養地點就必須有遮蔽物,可以蓋住碗盤,避免食物日曬雨淋變質,導致清理困難,造成社區髒亂、影響居民居住權益。
新北市推動「心食器時代」,向餵食人傳達動保法治觀念,並核發餵養證、合法食盆。各地方政府也應負責輔導里長配合,協助辨識合法的餵養人與器皿,化解雙方的反感與衝突,創造流浪動物與社區居民輸贏局面。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1339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