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兩岸大學中文系 講究必讀書單

北京大學校門口。(中新社)
北京大學校門口。(中新社)
北大中國文學史課程19本書單
北大中國文學史課程19本書單
在兩岸大學的中文系,「中國文學史」均為屹立不搖、中流砥柱般的必修課程,甚至安排長達3至4個學期修習,對中文系學生奠定基礎一事,產生極為重大地影響;執教者安排的必讀書單,自然也就十分慎重、講究。
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教授戴燕,日前面對二年級學生,展開「中國文學史」的頭一堂課,並回憶起1978年春天進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同樣也在二年級開始上中國文學通史,「那是兩年的基礎課,分時段教學,老師們大多講自己的教材」。
課程參考書種類繁多
戴燕指出,在課程參考書方面,包括北大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兩者均出版於1962年、1979年初重印;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則屬「文革」期間修改前的版本。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教研室編的《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朱東潤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亦為必讀,還有王力《古代漢語》書中的「古漢語通論」,介紹學習古漢語的各種常識,尤其詩詞格律講得深入淺出,現已單獨成為《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
由於「中國文學史」這門課,戴燕並接觸游國恩的《先秦文學》、作家出版社編的《楚辭研究論文集》、王伯祥的《史記選》、魯迅的《古小說鉤沈》、社科院文學所編的《唐詩選》、汪辟疆的《唐人小說校錄》、錢鍾書的《宋詩選注》、龍榆生的《唐宋名家詞選》、胡雲翼的《宋詞選注》、鄧廣銘的《稼軒詞編年箋注》、淩景誕的《董解元西廂記》、王國維的《錄鬼簿校注》、張友鶴的《聊齋志異會注會評》等書。
文學史的變與不變
文學史的變與不變
戴燕笑稱,原本「一開始都是泛覽,囫圇吞棗,以後慢慢發現不但都記住,而且非常有用。」她並以對孔子、杜甫的描述及評價為例,在整部文學史雖只占極小一部分,但不同版本著作間的大異其趣,說明著文學史的「變」,包括文學觀念、檢討文學史的方法、對作品的解讀,以及據以批評的立場均有所演變。
文學史的「不變」,則在於《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等,成為各時代的主流作品、文體,孔子、杜甫、關漢卿、曹雪芹等具典範意義的人物,永遠不會缺席;無論意識形態、研究風氣如何變化,均有其立足之地,成為文學史課程最重要的內容。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