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素人吸票的「後物質」解讀

台灣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今天起正式起跑,雖然全國六都十六縣市早已硝煙瀰漫,尤其是中北部,更是戰況激烈,隨著選舉日的倒數計時(剩十五天),各種耳語放話、抹黑告急,並不意外的四處流竄,各家民調預測也紛紛出籠;到目前為止,這場選舉與歷年的地方選舉有何不同呢?
平心而論,最吸睛的是台北市市長選舉!居然是一個政治素人,以無黨的身分,目前維持領先選票板塊一向居優勢的國民黨籍候選人!所有研究台灣選舉的學者,可能都忍不住要問:這是怎麼回事?
坊間媒體的各種評論,提供了一些解釋:如中央執政不利之影響,候選人本身背景問題等。這裡不擬涉入這方面的探討,而想更深層的挖掘這背後是否有文化價值變遷的跡象?學術一點的說法是:台灣,尤其是台北市,是否正從物質主義漸邁向後物質主義?
什麼是物質主義?什麼又是後物質呢?依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分析,人的需求可分成六層級:最基本的是食與色,其次是安全,第三是社群歸屬感,第四是社群賦予的尊嚴感,第五是超越社群眼光的追求自我實現,第六是忘卻自我與環境及天地大美結合的天人合一感。
如果一個社會的人群,看重的是前三項需求:如經濟發展、物質安全、血緣族群的團結意識,集體呈現的文化特質就是較物質主義的。如果這群人較看重做為人的尊嚴,較強調個體的理念並希望付諸實現,且較不在意社群親族的眼光,或對環境自然之美願犧牲享受的去成就,這些傾向的集結,就構成後物質主義的文化氣質。
這一次台北市長的選舉調性,雖不到最後定論的階段,目前為止,較有超越族群意識、看重人本質的味道!尤其傳統藍營支持者,似有兩成左右,願在民調中表態不挺國民黨候選人,值得重視他們是否正追尋重視人本之價值觀,而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族安全感。
至於天人合一之自然美境界追求,兩個主要候選人的政見,都還看不到!不過,台北市還有五位候選人,雖然媒體對他們著墨不多,我們目前也難一窺其思想之究竟,但勇於表現自我,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也是後物質文化價值之體現了。
出了台北市,台灣其他地方的選舉風格或特質,是否也有一些向後物質轉動的跡象呢?以筆者所居住的城市高雄而言,雖然市長這一局似較無驚奇可言,但市議員部分,有不少公民團體,同樣抱者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參選,目的就是散布理念:包括環保的、支持弱勢的、協助勞工的等等;如果再打開網路,綠黨活絡其中;這些團體也許很難當選,但追求自我實現,從來要先忍受寂寞的!而改變卻是從此開始!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