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BMI22.6至27.5 死亡風險最低

學者籲提高國內正常值下限


2011年 03月23日 【許佳惠╱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參與亞洲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與死亡風險相關研究,發現BMI太高或太低,都會提高死亡風險,BMI介於二十二點六到二十七點五,死亡風險最低。學者指出,國內認定BMI正常範圍為十八點五至二十四,建議下限應提高到二十二點五,以免體重過輕使新陳代謝功能失調,提高死亡風險。

參與研究的中研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沈志陽昨說,該研究使用的生物資料庫,包括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共一百一十四萬人,其中台灣約三萬人,追蹤至少五年、最長十六年。

小於15風險增1.8倍

沈志陽解釋,生物資料庫主要是長期追蹤一群健康人,觀察其生活型態與疾病關聯性,結果具指標意義。研究發現,死亡風險最低族群的BMI介於二十二點六到二十七點五,以此為基準,當BMI大於三十五,死亡風險增加零點五倍,BMI小於十五,死亡風險增加一點八倍。

追蹤研究亞洲族群

這是世界首個以亞洲族群為主的BMI與死亡風險相關研究,顯示東亞種族的BMI與死亡風險呈U型趨勢。沈志陽說,過去研究顯示白種人越胖,死亡風險越高。此研究上月已刊於國際頂尖《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沈志陽建議,除肥胖問題應控制,體重過輕也要注意,以免新陳代謝功能失調提高死亡風險,國內認定BMI正常範圍為十八點五至二十四,下限應可提高到二十二點五。

醫:應有不同標準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回應,會再與專家學者討論。減重開業醫師蕭敦仁認為,不同生命周期應有不同標準,如老人須胖一點,才有體力應付生病,年輕未婚女性BMI則應維持在十八點五到二十,生殖力最佳。


針對亞洲族群的研究顯示,BMI太高或太低,都會提高死亡風險,BMI介於22.6到27.5,死亡風險最低。吳貞慧攝


BMI現行標準與研究結果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66193/IssueID/20110323/pvtyp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