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陸以正專欄-傳統中醫藥 國際發光

  本月十五日到十九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屬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on Intangible Heritage)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舉行五天會議,大陸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為首席代表參加。



  委員會一口氣通過了五十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的案件,只批駁了一件。批准各案中有法式大餐、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Flamingo)等等。但以中國收穫最豐,平劇與少林武術都入圍。另有活字印刷術等三項,被列入急須保護的名單,意思是等下屆會時再行討論。但引起兩岸中國人同聲讚揚的,卻是中國傳統的針灸醫學。


  台灣退出聯合國後,也被聯合國所有附屬機構抵制,不得其門而入。依照大陸對外發行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報導,此案去年九月由大陸政府向UNESCO提出。這次會中,列席的還有「世界中醫協會聯合會」副秘書長黃劍英,與「中國針灸學會」秘書長沈志翔。以大陸今日在國際間的聲勢,所提議案誰敢反對?自然順理成章地獲得通過。


  台灣自光復以來,對傳統中醫與針灸只是聊備一格,不夠重視。相形之下,北京早在一九五五年,就設立「中國中醫研究院」,後改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位階不下於享譽國際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社會科學院」,只是因專業關係,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轄,因而知道有這個機構的人不多。

  這個「中醫科學院」主管所有關於中醫、中藥的事務,包括基本科學研究、醫療與教學三大項,規模大得驚人。院長曹洪欣,全體員工有四千餘人;下設十三個研究所、六所中醫院,還有個「研究生院」,專責培養中醫藥碩士和博士。


   此外,「中醫科學院」並附設有出版社,出版了許多有關中醫藥專業書籍。該社並且是《中醫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國中藥雜誌》、《中國針灸》、《中華醫史雜誌》、《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與《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等定期刊物的發行者。


  台灣也有私營的中醫藥大學,設在台中。現任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孫茂峰,便是該校畢業生,後來又去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取得針灸專業醫學博士學位。聯合會民國三十四年就在重慶成立,早年的理事長如鄭曼青、覃勤等,頗有聲譽。


  台灣比大陸略勝一籌之處,是立法院曾通過訂定每年三月十七日為國醫節。大陸也有同樣想法,要求訂定「中醫節」。《中國評論》建議定在九月九日,據說那天是華佗的生日。《三國演義》敘述,華佗曾為關羽刮骨療傷,但小說與史實混為一談,會被人笑話的。


  話說回來,今日世界有一百六十個國家容許以針灸治療病患。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主管醫藥事務的「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簡稱NIH),雖然對中醫藥不聞不問,卻承認針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確有功效。在美國,中醫師在華埠為人看病,屬於灰色地帶;只有針灸醫師才可公然掛牌,受美國人尊重。


  今年九月廿八日,在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醫院研究內科學的英籍醫師Johannes Backs,在世界聞名的《心臟學季刊(Heart)》發表研究結果,說針灸可以防阻自殺。國外此類專業刊物水準極高,審稿嚴謹,這篇論文肯定曾由心臟科專家審核過,才能刊出。


  只要是中國人,承襲幾千年的傳統,對中醫藥乃至針灸,都有不可動搖的信任感。沈昌瑞兄的夫人歐陽美生,住在紐約六十幾年,每星期都去中國城針灸,從未中斷。半年前,我在自家門前斑馬線上拄杖過街時,被一輛計程車撞傷右肩,臥床三月。西醫因年齡關係,不敢為我動手術,於是找董延齡醫師針灸,才逐漸恢復。


  中華幾千年文化,留下不知多少寶藏,等待後人去發掘。大陸幾十年來實施中西醫聯手治療,著有成效,據說林志玲在大陸墜馬受傷後,專機返台醫治時,也是先針灸後才登機。我一直佩服衛生署楊志良署長的行事作風,希望他能打破中西醫學之間那片高不可攀的藩籬,讓傳統中醫藥更發陽光大,其間必然有極大阻力,但會有更多人為他喝采。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112200044,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