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6中國時報【劉兆隆】
「教育券」的概念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弗利曼與貝克等人所提出,其最早適用於幼兒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夠將政府補助與市場機制相 結合,讓家長在選擇其幼兒就讀的幼稚園時,能夠不被辦學績優私立幼稚園高昂的學費門檻限制。做法就是直接給予家長教育券,以讓其子弟就讀時抵免學費。
但是教育券是否可以在大學院校實施呢?當然不可以。因為在大學階段,我們有一個考試機制在進行顧客的篩選與排序,這是兩者最大不同所在。 也就是說,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優先選擇就讀學校,成績不好的只能撿剩下的,而且成績愈爛選的學校就愈後段。當市場存在著顧客的優先序列時,順序愈後面的 勢必只能選擇較差的產品。正確的說,這時候顧客的選擇不是叫這個較差的產品降價,就是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產品讓後面的顧客進行更廉價的選擇。
而今日的大學問題在於優質的國立大學學費低廉,相較於後段的私立大學不僅師資設備難以競爭,甚至辦學績優的老牌私立大學也難望其項背,形 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的情況。其實教育產業與醫療產業很類似,去看好的醫院與好的醫生就是要花大錢,就讀好的大學用好的設備自然也是要花大錢,因此如何讓公 私立大學在學費上有公平競爭的基礎,是大學發展的重要核心問題。
況且今日大學教育的問題層面很廣,包括少子化、公立私立大學資源不對稱、考試制度相對公平性等,這些均會影響到學生對於學校的選擇,單純 以教育券去解決私立大學學生的學費問題,是把問題看簡單了。這種變相補助私立大學的作法,是否會變成另一種新的不公平,也值得商榷。至於美國已有許多州發 放「高等教育券」,論者以為美國州立大學入學門檻甚低且學費收費水準一致,一般程度中學生申請均無太大問題,幾近幼兒園的無門檻限制,與台灣大學情況大不 相同,實在無法類比。
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不發教育券,如何讓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能夠安心讀完書。因此可採行的做法:一是政府可以以政策鼓勵(例如節 稅)企業界在大學設立獎學金,獎學金的發放當然可以設立各種指標門檻,以杜絕浮濫;第二是長期而言,政府可以考慮調整公立大學學費與私立大學一致,讓有特 色並辦學有成的私立大學也能與公立大學一較長短,使優質的私立大學收到家境相對富裕又優質的學生。
第三就是增加對於「弱勢學生助學方案」的補助幅度,並降低各私立學校的相對提撥比例,以免各私校因不願相對提撥影響到弱勢學生的就學權益。而最後這一項,才更是很多私立大學阻礙補助弱勢生的根本關鍵原因所在。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