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6旺報【范疇】
前文論述,置於西伐利亞邏輯之下,台灣勢必落入國家主權的泥沼,被迫陷入「統、獨」的二分而不能自拔。台灣已經在這套邏輯怪圈下內耗了至少10年,再這樣自我消費10年,地狹物稀的台灣島終將被徹底邊緣化,人才外流,淪為「亞洲一村」。
兩岸世界化的成績單
「國際」是個標準的西伐利亞概念;事實上,台灣已經被「非國際化」久矣。在過去的30年間,台灣若還有些許成就,並非來自「國際化」,而是來自「世界化」。
「國際化」與「世界化」並非等同的概念,雖然有時被混用,但前者是西伐利亞邏輯下的政治概念,而後者是不分國界的人類文明概念。近30年,外部對台灣的接受,都是基於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而非基於台灣的「國際地位」。世界化才是台灣的出路,國際化不是。
海峽彼岸的中國,近30年來在
「國際化」的征途上大有斬獲,但在「世界化」上的成績單是不及格的。這也難怪,它60年前建政之初,接手的是一個積弱百年、戰亂40年的爛攤子,更不幸的,它的頭30年都處於內部自殘的狀態。
而這一切災難,都是在西伐利亞邏輯下進行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是西伐利亞精神中的「人民自決」;「中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這是西伐利亞精神中的「領土」概念。
中國重新出發至今30餘年,所有作為都還是為了在西方制定的西伐利亞體系中「爭一口氣」;提升經濟是為了這一口氣,舉辦奧運是為了這口 氣,中印、南海、東海紛爭是為了這口氣,甚至連中共一黨專政的理論基礎也是基於這口氣。當然,統一台灣,更是爭這一口氣中的大事。
中國難得百年轉機點
為了這一口「西伐利亞之氣」,中國付出的代價多矣!經濟,是為了「集中全國力量爭國際大氣」,而不是為了更公義更幸福的人民生活;科技, 是為了「證明中國人也行」,而不是為了商業民生;文化,是為了證明「中國也有特色自成一套」,而不是為了與世界交融;軍事,就更不用說了。中國過去30餘 年的國際化,就是在如許西伐利亞代價下蹣跚進行著。
百年前西方列強侵壓中國的方式,正是通過西伐利亞邏輯的合理化。然而,未來10年、50年、100年,中國更強之後,還要繼續在西伐利亞遊戲規則下「超英趕美」嗎?
今後中國如果發生危機,不論是經濟上的、外交上的、軍事上的,都將是某種被西伐利亞邏輯逼出來的危機。中國執政黨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出某種超越西伐利亞邏輯的理念,內以和諧民心,外以緩和國際。這樣內外兼修,乃臻「齊黨、治國、和天下」。
而台灣,其實不必爭西伐利亞邏輯下的國號,應該爭的是台灣的世界品牌。全球的有識者已經開始修補西伐利亞體系的不足,否則無以面對人類在 地球的生存挑戰。世界品牌的重要性,即將超越國家界限。台灣應當盡速擺脫西伐利亞邏輯,成為世界品牌的先行者;而中國,為了它自己,也應當突破百年來的固 化思維,利用台灣這個歷史難得的案例,向世界展現它已超越了國際化而邁入了世界化。
這可能是中國的真正百年轉機點所在,兩岸珍惜之,珍惜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