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大學非超人 很難樣樣通

 

2011-02-07中國時報【張瑞雄】

     農曆新年假期頂尖大學校長和教授可能都心神不寧無心度假,過完年後不久五年五百億計畫的審查結果即將公布,事關學校面子和研究經費多寡,讓人不得不掛心。

     研究經費的不足其實是全界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問題,幾年前在法國巴黎的一項集會中,有九七六位實驗室負責人和一一○○位計畫領導人集體辭 職,抗議法國政府對研究經費和職位的緊縮。另外據紐約時報一篇報導,美國正在喪失其在科學的主導地位,原因之一也是基礎研究的經費不足,所以美國已經有企 業出資養大學系所的例子發生。

     大學經費不足,在加上回應社會對大學功能的質疑和對經濟發展的需求, 「產學合作」變成大學回饋社會和生財的重要方法之一,今年的大學校務評鑑也將「學校爭取產學合作之機制與成果為何?」列入參考效標之一。在預算緊縮和不景 氣中,大學為了生存不得不另闢財源,但大學是否應以每年賺了多少錢為榮呢?今天凡是在大學教書的人都會抱怨學生不如以前用功,打工賺錢比比皆是,但若學校 和教授們也都事事向錢看,我們如何還能站在講台上告誡學子要堅持理想,要專心做學問。

     現在大學利用教育部鬆綁的推廣和回流教育政策,廣設各類高學費的進修班和主管級、國際級或世界級的MBA碩士在職專班,大學慢慢地變成公司,變成利用知識傳遞和文憑的授與來賺錢的機構。做為一個商業公司,如何有效地處理和傳遞知識遠比深度了解和用心感受知識來的重要,大學教育的理想和深度也在賺錢第一中慢慢消失殆盡。

     很多大學開放教師以留職停薪方式借調到民間企業任職,希望老師用學術研究的成果帶動國內產業升級(賺錢?),以回饋學校。但恐怕如此一來,產業是否真的升級尚在未知之天,大學向錢看的風氣恐怕更為嚴重。如果教授們是辭職去經營事業或研發產品也就罷了,現在借調的方法等於是鼓勵大家出去賺三年,試不成還有退路,造成出去的不用全心投入,在校的也不安於室,到處找機會,對整個大學的風氣絕對有壞的影響。

     大學的主要任務在教育學生,培養一定水準的國民,幫助產業升級只是研究的附帶成果,並不是大學(和教授)的主要責任。今天在經濟掛帥下, 大學被賦予過多的期許和任務,一會兒要做好研究,培養諾貝爾獎的得主;一會兒要學校自己籌募經費,只好到處接各種計畫;一會兒又要幫助產業升級,做有應用 的研究,大學變成超人,樣樣都要精通,可是超人真的存在嗎?
     (作者為東華大學副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