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年)2011年 02月09日 蘋果日報
不久前,台、中、菲警方合作,聯合破獲龐大的跨國詐騙集團,同時逮捕一百七十餘名嫌犯,後來卻將十四名台籍嫌犯遣返中國。等於說,這項跨國跨兩岸成功打擊 犯罪案例,卻存在合作(或本位主義)的隱憂。從這案例顯示犯罪無國界,然而合作是卻有界(底)線的。因此,以目前國際犯罪情勢,跨國犯罪被逮捕的機率仍然 較低,理由即在於跨國合作機制打擊犯罪之不足。簡言之,犯罪無國界,打擊犯罪卻存在以下明顯的四個界線,茲詳述如下:
界線一,兩岸的界線:兩岸簽署ECFA之 後,也同時簽署了許多的警政(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協定。幾個月前,我警政署長還前往中國大陸,與中國公安部長見面商談合作事宜;不久後,即有許多潛逃 中國之台籍通緝犯,遭中國公安逮捕並遣送回台。而當許多人沉浸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蜜月期」,在菲國發生台籍嫌犯遣送中國的案例,凸顯兩岸警政合作,仍 存在界線。而這深層的界線,就是主權的爭議,兩岸都說要擱置爭議,發生此事只凸顯主權爭議仍存在的「現實」。若處置不當,不利兩岸未來發展。
界線二,跨國的界線(菲律賓):菲國對於此案第一時間的反應與解釋是,「對台灣政府激 烈反應感到錯愕」,以及「中國政府太強勢」。這表示,台灣與菲國之間存在很大的認知落差(界線),顯然菲國對於兩岸關係的政治敏感度不足,菲國官員才會有 如此的回應與解釋。至於「中國政府太強勢」的說詞,按理說,菲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決策不應受「政治」干預;或者,這樣的決策一旦經媒體公開,菲國 民眾也應該感覺忿怒才對。因為該決策讓菲國失去了主權獨立的主體性,也顯示該決策受中國政府左右。
專業領域存在界線
界線三,專業的界線:本案例至少涉及政 治(外交)、行政、法律、警政、科技等專業領域。每個專業領域都有其界線,理應共同為解決問題努力。只是,這次危機,讓我們感覺不同專業領域存在明顯界 線。具體而言,本案可說是警政外交的重大挫敗,涉及的層次不是警政主管可解決。需要國內與派駐國外職司(主管)政治、治安、兩岸部門首長,共同思考因應的 策略;這部分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
界線四,行政部門的界線:因為績效制度,加上本位主義的因素,以及各部門爭取政治的關愛與認同,使得行政部門在 危機發生時,界線益發明顯。換言之,行政部門理應在政治統合下共同合作,採取一致的態度與行動,不應相互推諉。而從我不同行政部門的回應顯示,我們行政部 門的仍存在「清楚」界線,這其實不利危機處理。
綜言之,大家都認同犯罪無國界,也認同應進行跨國(跨界線)合作,共同打擊犯罪。但界線有如一道難 以跨越或突破的心理鴻溝,因為這些界線,因此存在認知落差,以及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的障礙。這些界線既是人造的,當然可以想辦法突破。甚至,如果大家有 共識,就應想辦法打破這些界線,合力解決大家不願看到的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