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觀念平台-土地多元利用 讓都市森呼吸

 

2011-01-27中國時報【連振佑】

     據報載,財政部和內政部將廢止「暫時停徵空地稅或照價收買」解釋令,恢復 地方政府管理空地自主權。此後地方政府可研商課徵高於地價稅二至五倍的「空地稅」或實施「照價收買」,以遏阻私人或建商養地、炒作地皮。並舉例凡建商、財 團手中建地闢為停車場或花園、菜圃,也是空地稅課徵對象。

     乍聞此一政策方向,論者多以是否能夠成功地防止養地、抑制房價來探討;但除此之外,都市中的土地如何多元、彈性的使用,是另一個值得我們從日常生活、環境品質來加以審視的角度。

     任何土地的開發都內含著「不可回復性」,當前都市裡的土地開發模式,讓市民誤以為除了做為建築開發使用,讓城市不斷地向上生長、不斷地促使擁擠程度攀升,彷彿失去了其他更多元的想像,失去了土地除了轉換成水泥叢林以外的各種可能。

     都市計畫制度將都市土地塗上了一塊一塊不同的顏色,除了代表公園綠地的綠色區塊,其餘土地之暫歇、呼吸,在抑制高房價、阻止建商養地的推 論下被簡化為罪惡。殊不知容積不斷地釋放或消耗,建築物不斷地再長高,隨之而來的其實是空屋率、房價、大坪數豪宅商品;真正下降的是生活品質、能呼吸的土 地面積、行光合作用的樹木叢、可以短暫多元彈性使用的公共空間機會。

     歷史告訴我們,政府曾利用各種稅負讓農民的收入遠低於工商業人口,致使農人被迫離農、離開土地,拋棄孕育萬物的農村大地;如今政府意欲毫 不手軟地從嚴禁養地、抑制房價的響亮口號,再一次以課稅催促人們遠離土地。必須提醒的是,透過高價空地稅假如成功,將逼使土地更快喪失孕育公共性的最後機 會,將產生更多的水泥量體、釋放更多二氧化碳,而房價不見得下降,土地卻永遠消逝。

     環顧四周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都市生活品質已在過往的發展中證實公共空間供給不足,越來越多的民眾站出來主張開放校園、釋放公有地做為社 區開放空間。還有眾多都會居民已經在陽台種菜做出微小而具體的反撲,透過一次一次打游擊似的種菜與拋植種子,在臨時性的綠地上吶喊要更多好品質的都會生 活、更多的綠地、更寬闊的公共空間。

     單純地以高價空地稅逼迫都市內的空地短時間內變成水泥叢林,就像當初離農的政策把土地和農夫惡狠狠的拆散;沒有配套的空地稅將會把都市的 人們也從土地上甩開,變成失去土壤、沒有靈魂、追逐交換利益的新可憐族群。思考空地稅的議題,請務必重新省思都市土地如何彈性、多元的供大眾使用;若能以 未開發土地提供市民更多即使是短暫的公共空間、會呼吸的土壤,讓小孩奔跑、讓蝴蝶停歇,那是都市的幸福。開徵「空地稅」時請務必思考此一配套機制,以邁向 彈性、多元、綠生活的城市。(作者為社區規畫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