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劉屏專欄-美中過招 台灣要自強

 

2011-01-27中國時報【劉屏】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上周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大國過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不但有短兵相接的場面,更有著眼於未來的長遠理念。看著一場又一場的高峰對話,總不免想到:在這樣一個愈來愈不平衡的台、美、中三邊關係中,台灣的長遠規畫是什麼?


     對於胡的六十八小時訪問,有一種說法謂胡有面子,美國有裡子。這恐怕不但低估了胡,也錯估了美國。不錯,這次有了國宴;而且胡抵美前夕與 離美當天,兩國在不同場合達成了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合約。但更重要的是兩位元首各自清楚表達了本國的長遠、核心利益,而且這個利益並不意味著必然衝撞對方的 利益。


     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中國的民主化,中國的關鍵利益則在於美國對中國崛起之尊重。


     歐巴馬未曾使用「核心利益」一詞,但從歡迎儀式開始,核心利益的理念就一再重覆出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其後聯合記者會的開場白、答問、聯 合聲明等,也無一不提人權。國宴的美方賓客中有人權組織領袖,而國宴獻藝的爵士音樂家漢考克(Herbie Hancock),更是不久前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演奏。美國的做法無異告訴胡錦濤:你不讓劉曉波聽?沒關係,乾脆你自己來聽!


     關於人權議題,胡錦濤有備而來。不出所料,美國記者提問時,全數環繞著人權。但是儘管胡侃侃而談,但中方媒體似乎避之惟恐不及。官方通訊社最初發了一則簡訊,後來完全不見了。


     中方不喜談人權,美國卻偏要談,而且彷彿毛澤東講「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為什麼?因為美國意識到,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對美國言,民主、法治的強大中國,總勝於專制、腐敗的強大中國。美國當然在意經濟,可是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建築在經濟成長上,美國很清楚中方這個痛腳,認定 中方必然會進一步開放內需市場,所以經濟問題不是核心。至於人權,不僅關係著社會公平與國家走向,也牽涉著區域甚至全球安全。舉例言,面對北韓議題時,一 個專制的中國,或是一個民主的中國,哪個比較可能與美國站在一道?


     所以在聯合聲明中,具體議題第一個是台灣,緊接著就是人權。另一個具體例證是胡到訪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演說美中關係,用了長達五百卅七 個字談人權,甚且超過急迫的北韓議題(四百五十七個字),占第一位。她更是首次當著中國駐美大使的面,要求中國釋放劉曉波、陳光誠、高智晟,其態度與上任 之初不可同日而語。這個做法也與七年代不同,當時福特總統為了避免觸怒蘇聯而迴避了流亡海外的蘇聯異議人士索忍尼辛。


     中國有人疑慮美國要圍堵中國,所以歐巴馬再三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強大、繁榮,因為這對美國是有好處的,「可以買更多美國貨」。美國的核心利益不在於中國是否強大,而在於中國是否民主。


     相對的,美國有人疑慮中國要把美國趕出亞洲,所以胡錦濤提出「合作共處五原則」,又提出中國本身的「四不」(不進行軍備競賽,不威脅任何 國家,不稱霸,不擴張),只差沒有明說「美國不必走」。因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在於美國走不走,而在於美國是否對中國給予足夠的尊重、互利。


     至於台灣,由於沒有明確的長遠目標,所以動輒因為美、中間的風吹草動而心情起伏。美國提了《台灣關係法》,台灣就彷彿吃了定心丸,藥效到下次美、中高峰會為止。萬一被列入「核心利益」,台灣就彷彿被廢了武功,巴望美國總統趕快念經解咒。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已逾卅年,過了「而立之年」的台灣應該思考如何以長遠的規畫因應中國復興與美、中關係變化。當台獨的風險愈來愈大、兩 岸經濟來往愈來愈深、兩岸政治對話終究不可逃避之際,台灣的選項是否愈來愈窄?台灣最大的利益是什麼?能不能像美國一樣,對中國強大「與有榮焉」,但同時 堅持民主、法治?能不能以台灣經驗為基礎,以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催化中國的民主、法治?能不能告訴台灣人民,也告訴大陸人民:台灣不走獨立的路,所以球不在 台灣這邊;台灣希望大陸民主、法治,所以球在大陸那邊?


     這次歐、胡會的內容,對台灣而言並沒有什麼意外。倒是聯合聲明提到「美方讚揚ECFA」,可說是意外的驚喜。其實這也正是值得台灣思考的 切入點,因為台灣不走獨立路線,有助於兩岸良性互動;而台灣不自外於中國,不但使台灣的民主體制具有更大的正當性,也使大陸的民主化具有更大的希望。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共同會見記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1201101270017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