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政策混亂下的人口老化

 
2011 0124 蘋果日報(殷乃平)

  日前,某私校校長表示,在少子化危機下,在未來1213年後,文化、靜宜、逢甲、實踐、開南等私立大學可能均會消失,引起公私立大學一陣恐慌,併校、滅校謠傳甚囂塵上,校校自危。

  究其根源,應該來自去年9月經建會提出的「2010~2060年台灣人口推計報告」。根據報告中的「中推計」,2010年大學生人 數為319千人,估計十年後將減少了23%,只有246千人;再推十年,將僅有183千人,平均每十年減少20~25%。記得15年前台灣開放大 學設立,大學院校約60家,專科學校74家;時至今日,大學院校有149家,而專科學校僅15家,多數的專校都升級,結果是量增而質減。等到發現學生來源 因少子化而銳減,市場萎縮,不但升級者將出局,原有的大學院校亦面臨淘汰重整,問題叢生,當年教改政策的錯誤自然浮顯。這份報告所凸顯的問題不僅僅在此一 端,台灣人口結構相對的惡化,約在2017年出生數與死亡數相等,自然人口增加零成長,而且人口老化,扶老比從14.6%提高至19%,也就是說原來1個 老年人平均有6.8個壯年人負擔,至2017年老年人增加,成本提高,負擔1人只有5.2個壯年人。當醫療科技進步,人類生命延長,人口老化似已成為必然 趨勢。

參考新加坡尋對策

  更糟糕的是當媒體還在為18趴爭議不休 時,無論是勞退基金或是軍公教退撫基金都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而在地方政府中,退休者常被迫排隊等候。1990年代許多先進國家的退休基金破產,退撫體制 被迫進行全面改革,當前的台灣也漸漸步入這些國家的後塵,即將出現的問題似乎也將迫使退撫體制面對大幅度的改革。

  其實,經濟學的生產四要素中,台灣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已同時發生狀況,除了教改產生的質變之外,台灣的薪資待遇與周邊地區相比,其國際競爭力漸漸喪 失,優秀人才外流,蔚然形成一個新的趨勢,若與外來移入人口的大宗──外籍配偶相比,後者素質相對偏低,整體人力資源「質」開始逐步惡化,若無法改變,將 是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再看當前鼓勵生育的各種補助措施,是否能避免美國社會下層中,父母生育子女以取得社會福利,子女卻流落街頭,量增而於質無補的現象?亦使人憂心。

  事實上,許多國家早就面臨過台灣目前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也都規劃頗多值得參考的對策,例如新加坡開放對專業人士的移民,配合租稅減免,重心置於 高階白領的專職者,用外來的優質移民來調整質的變化;美、加對投資移民的規定,又是另一種形態的要求。不過,根本的做法還是要回到百年樹人的教育制度,台灣能否藉少子化的衝擊,扭轉教改的缺失,汰弱留強,提升教育體制人才培育的能力,而不致陷入體制調整的混亂之中,可能是未來幾年台灣人力資源水準是否能提高的關鍵。

  總而言之,進入21世紀後,台灣同時面對國際以及國內各種前所未有變化的挑戰,政府每一個政策的制定,對台灣的未來發展都會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執政者的位置站得高,眼光要看得遠、考慮的要更為周詳,才能為台灣擘劃新的未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經濟人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