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16-04-08.醫學教育醫療體制改革的方向

2010/03/13 王群光


我們的醫療體制、醫學教育、健保制度,顯然已經觸礁了。


醫師只對治療疾病有興趣,對於如何協助人不生病使不上力。雖然許多疾病,如果不由預防著手,也就是由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就算吃再多的藥也不可能好。健保藥費支出排名前十名的代謝症候群用葯,原本就是不必靠藥物,只要好好控制飲食,大部份都會痊癒,也不會再發的疾病。每年300億的健保費用真是白花了。不但代謝症候群的健保費白花,洗腎的錢,每年也白花300億,癌症白花150億。


現在的醫師,其實只是站在河流下遊,一直把河中溺水的人撈起來CPR(心肺復甦術)。他們真的很忙,病人永遠看不完,醫療設施永遠不夠用。
他們忙著救人,很少人有時間去想,為什有那麼多人溺水。也許他們真的累壞了,抽不出時間去想。也許還有其他原因…。


媒體報導,曾有汽車輪胎修理廠為了增加生意,故意在馬路上撒釘子被補。


釘子雖不是醫師撒的,人也不是醫師推下水的,但我們還是很期待有更多的醫師加入追緝及去除把人丟下水元凶的陣營。


事實上,整個台灣可以看作是一條大船,醫療體制也可以看作另一條虛擬的船,大家都可以用意念,像玩碟仙遊戲一樣來控制船的方向。


如果說醫師這族群是由台灣念力最強的一群人所構成,恐怕沒有人會反對。現在的醫師對現況不滿的人很多,想要改變,但毫無辦法可施。


這一代醫師可說已是生米煮成熟飯,木已成舟,對於他們能有任何轉變,不必有太多的遐想,對現行醫療體制,個人對於在有生之能,是否可以看到好轉,也不抱任何希望或可能性,只有寄望下一世代。


下一世代必須要由改變醫師群的念力著手。


這必須由篩選醫學系新生的條件著手,規定錄取醫學系的學生,共生公民社會師(共分十級),尤其是儒佛教育(不是要叫人信儒佛教,只是當作行為指導的哲學思想教材),需要得到若干級以上才能被錄取,這對於日後改變醫師個人念力很有幫助。50年後,如果所有在崗位上的醫師都能在面臨抉擇時,毫不猶疑的選擇靠向善的那一邊。


醫療體制才有可能改變。上述說法其實是有唱高調之嫌。最理想的狀況是醫師的人數要夠多,醫師薪水與一般人薪資的差距不要過大,看病開藥開刀是一種天職,跟薪資收入脫鉤,不要縱容商業資本主義者,就是醫院老闆,把醫師逼到死角,利用人性的弱點來逼迫醫師幫藥廠醫院賺錢,分給醫師的卻是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在現行醫療體制中,每個醫師也都很無奈,誰不想社會更好?但沒人使得上力。


總的來說,就是不要刻意去挑戰人性,而要由制度面來著手,才能事半功倍,一勞永逸。如果要求每個醫師先練習好做聖人再來當醫師,其實也是不切實際的。
(共生公民社會論壇 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