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2-04-03.生態共生農法是深度旅遊的重頭戲

 
  2010/03/11 王群光
 
        飲食是人每天必做三次的大事。
 
        都市人下鄉,都不喜歡再吃大魚大肉,莫不期盼能吃到令人感動的鄉土食物。例如快樂母雞下的溫熱蛋,親手擠的牛羊奶,現採蜂蜜,種在院子中籬笆上,可以親手摘取的蔬菜,現泡的桂花、薰衣草、檸檬草茶,這些融入鄉村背景,得來不易而不是用金錢購買的食物才能令人感動。
 
        每一種食物,都有一長串說不完的故事,例如:只要種幾棵父親樹(香椿),台灣平地一年到頭都可以摘幾片葉子放到茶杯熱水中,會散發出迷人的清香,春天可以吃香椿蛋(以蛋殼置於頂芽,嫩葉形成蛋殼狀,故名之),喝香椿(根)酒,啃香椿芽葉,用香椿子做現磨香料,飯後用香椿葉梗牙籤剔牙,口齒留香。地上種母親花(金針花、萱草),吃無硫(防腐劑)金針湯,再送來客一張押有香椿葉及金針花,寫上「椿萱並茂」(父母健康之意)的押花書籤並解說其千年文化典故。
 
        主人可以透過食物的安排,自然流露出本身的文化素養,傳達對來客的尊重體貼。食物、農業、文化就像一張綿絮的情感之網。促進並維繫了彼此的情誼。也可以帶動後續的農產品宅配消費,舊地重遊或是推薦親友來一遊。
 
        數年前版主跟鄉村休閒民宿業者曾有長時期的深度接觸,並曾作專題演講,原以為他們對於食物農業文化的議題會有熱烈的迴響,但很遺憾的發現,大多數人對於如何打廣告招攬客人的興趣遠大於文化深耕。這也是台灣發展深度旅遊的盲點瓶頸之一。將來共生公民社會師之專業深度旅遊組課程中,可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訓練。
 
生態共生農業應由學校開始推動中小學校應闢建生態共生菜園,數十坪或百坪均可,種植百種以上抗病耐蟲蔬菜,由各班級認養照顧。人數少的學校,所生產的蔬菜足夠學校營養午餐用。學生多的學校,也可跟農民契作供應。灌輸學生有關生態共生農業觀念及培養喜歡吃抗病耐蟲蔬菜的習慣,有了穩定的消費者,日後農民種出來,在共生商店上架的該類蔬菜,才不會滯銷。
 
共生公民社會論壇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