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王群光
失智老人行動自如,卻認知混亂,個性行為退化到像個小孩,有時會有一些危險動作,如玩水、玩瓦斯,也會任性、耍賴,忘了自己是誰,出門會走丟,找不到回家的路。
看護照顧失智老人其實比照顧安靜臥床的中風病患還要疲累。
團體家屋起源於瑞典,盛行於日本,台灣則由老人福利聯盟成立台灣第一個失智老人的團體家屋。
團體家屋的概念是用「生活」代替「照顧」,讓老人活得像自己,老人體力智力都退化,但是尊嚴還在,營利性機構的集體管理,語言不通的外勞是無法勝任的。
如果能把失智老人送到團體家屋,由老人組成新的家庭,老人之間互相噓寒問暖、交誼,如下棋、唱歌,很容易就打發一天的時間。
數十名老人組成的團體家屋只要有2位工作人員就可勝任,較輕微的失智老人還可以分攤照顧工作,可大量節省照護人力。
十位失智老人本來必須由十位照護者全天候照顧,但是來到團體家屋後,只要有一名專業照護者加上若干志工就可勝任照顧工作,其餘九名看護人力可休息或是改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這就是共生照護的好處,團體家屋只是共生照護的例子之一。
各種型態的團體家屋,例如像是「托老所」的「日托中心」或是可以臨時住宿的「老人臨時家庭」,都可以在各地成立,家人也可以時間志工方式,來擔任志工。如果時間銀行成為國家政策,只要規定10萬名以上的大學、研究所新生在註冊入學時,必須繳交10小時的時間貨幣電子存款證明,那就可以得到100,000×10=1,000,000一百萬小時的志工人力,可應用在非營利性的共生照護室上。一百萬小時如果以每小時100元折合成現金,就值一億元台幣。如果透過立法,把領失業救濟金者,領退休給付的健康人士等都列入必須善盡時間銀行義務,否則給付會打折,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國人看不到,流失不覺可惜的時間化為社福人力,等於每年多賺百億千億。這樣就不必大量印鈔票,債留子孫。這一代的事必須這一代解決,大量舉債,行赤字預算,如果是蓋太陽電廠,那是捕捉太陽能量有生產力的正面事業,但如果只是拿來花掉,那就是愚昧無知。共生公民社會論壇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