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09-02-03. 早產的後遺症

2010/03/11 王群光
 
  人類胎兒正常懷孕期間為四十週,嬰兒出生時體重在**公克左右為正常。
 
  胎兒需經由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供應才能發展成健全的嬰兒,出生體重越輕,懷孕時間越短的早產兒,有後遺症的機會就越大,就算照顧得很好,沒有後遺症的機率只有25%。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達雄說,早產兒會有肺、腸胃、腦、眼睛發育不全問題。肺部發育不好,無法呼吸,會給予插管或注射藥劑幫助肺泡收縮,若缺氧,會影響腦部發育;腸胃也易因發育不成熟,出現腸子破洞,須小心餵食熱量較高的「早產兒奶水」,來補充營養。
 
  人類發展出醫藥產業,不但可以把只有數百公克的早產兒養大,甚至可以使用各種藥物來對抗流產。
 
  準媽媽不想失去子宮內的胎兒,求助於婦產科醫師,醫師則是有求必應,胎兒若能保得住,皆大歡喜,若保不住,醫師也盡了責。
 
  不過,就人類整體或是共生社會觀點來看,安胎不成功其實才是功德圓滿,值得慶幸,萬一安胎成功,往往就是劫難的開始。
 
  雖然手上並沒有足夠的正式統計資料,但是根據筆者數十年來的個人潛心觀察,隱約感覺到有越早需安胎(成功)者,日後個體出現發育遲緩、罕見疾病、天生失能(智障、失明、失聰),罹患嚴重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的比例就越高。
 
  一位在盲校服務過十多年的資深老師表示,該校視障學生有七成是早產兒,這是由於保溫箱中長期使用高濃度氧氣之毒性所導致,這對醫療人員來說,已是普通常識。曾有報導謂某買不起嬰兒保溫箱的低度開發國家,使用人(媽媽)體為早產兒保溫,發現效果也不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