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07-01-04.世界各國時間貨幣推廣情形

中國時報
 
美國「時間銀行」
1980年美國人艾德加(Edgar S. Cahn)在華盛頓創立「時間銀行」,確立把時間作為貨幣來流通的概念。美國部分時間銀行甚至發展到醫療照顧方案,如邁阿密South Shore Hospital的出院準備計畫。
美國紐約州「綺色佳小時券」(Ithaca Hours),獲得鎮上大多數商店和居民使用;成為相當知名的地區性貨幣,綺色佳小時券和美元之間還存在交換的比率,一個綺色佳小時等於十美元。
 
日本「照護券」系統
為了因應人口老化問題,日本積極推展時間貨幣。1994年一群律師和民間志工共同推動「照護券」(tickets for caring relationship)系統,超過一千二百萬人加入照顧銀髮族的義務工作。
日本各地都有推動時間銀行的社區或協會,包括Sawayaka基金會和活力生活俱樂部(NALC),單單後者就有逾六十個分會、兩萬七千名會員。
 
香港「時分券」
由聖雅各福群會主辦,樂施會協辦的「社區經濟互助計畫」(COME),2001年開始實施,在灣仔協助弱勢社區,屯門也有「民間智慧團」推動類似方案。COME主要透過「時分券」,促進社區居民服務及貨品的交換,迄今會員人數維持約四百五十名。老商舖、中醫店和眼鏡行等社區商店也陸續加入,擴大貨物和服務的供應。
 
智利「服務支票」
 智利的非營利組織推動「服務支票」方案,讓經濟弱勢的居民可以用自己的專長換取需要的服務,為了鼓勵大家善用「時間銀行」,每張支票的使用期限只有一個月。由於在首都聖地牙哥實施效果不錯,工作人員計畫推廣到全國各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