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07-01-03.全國性時間銀行之目標及責任

2010/03/11 王群光
 
1. 重建社區人際關係網,打破彼此間之隔閡。
2.在經濟蕭條,人們心靈苦悶時,讓人們能彼此互相慰藉取暖,有相濡以沫之功效,讓人不再覺得孤立無助,有被愛與愛人的感覺,從而增進精神健康,讓快樂幸福感增加。
3. 透過時間銀行體質可激發潛在閒置人力,如退休人員、年老但活動自如的老人、在學學生、失業待業者。領取失業救濟金者須繳交若干時間貨幣以示公允,食物佈施站也可根據時間貨幣發送,免費食物,以延續有勞才有得的正確觀念。
4. 透過行政命令或立法規定高中、大學需有若干時間銀行存款才能畢業,各種考試(如普考、高考)需若干時間銀行存款才能報考,現任公務員的時間銀行存款列入考績等。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人人搶當志工的現象,時間貨幣可風行全國。
5.時間銀行組織接受全國社福機構之申請登記,則社福機構之志工來源不虞匱乏。
6. 透過網路之運作,個人有需要他人提供服務者,在網站上提出請求,則可以找到同一社區之志工,扮演媒合角色。
7. 審核時間貨幣使用者資格,不適合者,如性侵犯慣竊、酗酒酒癮發作中、販吸毒累犯,可拒絕其參加。
 
  時間貨幣透過「時間銀行」(Time banks)的機制交換、流通和累積,人們存下服務社區的時間,有需要的時間可以提領,或者交換其他物品。時間貨幣的形式,多數都是自行設計的紙鈔,也有用石頭、貝殼和竹片代替,名稱更是不一。
 
  綜觀國外推動經驗,日本與香港曾以「社區」為推動單位,講求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價值,模糊時數交換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會建立「歸零」機制,鼓勵消費流通,避免囤積時間貨幣。台灣則常出現交換頻率不高、媒合不易、志工僅服務不願提領等問題,交換機制未能發揮效益。
 
  共生公民社會論壇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