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上海看兩岸-資訊開放 勢不可擋

上海看兩岸-資訊開放 勢不可擋
訪途中有一項並不突出、但至關緊要的會晤行程,對象是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美聯社)。
習近平9月訪美之行,造成不小轟動,實質收穫也稱豐碩。從國際宣傳角度觀察,這趟國是訪問最大的「亮點」應屬習氏夫婦溫文、謙和的態度和大國元首的個人魅力,讓全世界透過媒體的鏡頭看見北京新領袖的新作風。
訪途中有一項並不突出、但至關緊要的會晤行程,對象是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見圖,美聯社)。習祖二人見面後即傳出中國可能開放臉書的揣測,若傳聞成真,不但造福億萬人民,更將為國家形象大大加分。我們也毋寧相信,面對通傳革命的迅猛風潮,中國的領導人已深刻感受到資訊管道的開放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從世界各地到中國大陸旅遊、就學、工作的人們,對於在境外慣用的社群媒體無法繼續使用咸感難以適應;縱使改採大陸通行的微博和微信,仍然不利與外界聯繫,以致煩言四起,萬不得已下只有「翻牆」而出,也非正途。類似的訊息管制政策顯示出正在奔向超強國的中國仍不時在意識形態的保護圍籬中自我設限。儘管北京欲與世界接軌,但一天不肯從根本上認同「資訊自由流通」(free flow of information)的信念與價值,便一天跨不過進入發達國家的門檻,畢竟,人民的通訊自由是屬於基本人權的範疇,終須給予尊重。
其實,今日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訊息流動市場,行動電話使用戶數超過13億,幾乎人手一機,網路規模也達到6.5億戶,普及率為48%,網民日均上網時間近4小時,使整個大陸形成一張龐大的通訊網絡,承載著超越任何世界大國的海量資訊;另外,每年出境觀光旅遊的陸客逾1億人次,且增幅不減,使每一位國民都擁有與外籍人士接觸,並親履斯地以汲取新知、擴增眼界的機會。換言之,中共當局任何限縮人民通訊自由的舉措,除了製造「開民主倒車」的印象外,已無實質意義。
在上海任教,難免會被當地人士問及兩岸高校的異同。平心而論,就師資、設備、學生素質和表現來說,雙方互有高下。然而,我總不吝於提出對大陸校園過於封閉、保守、靜默的質疑。我以為,無論社會的民主化程度如何,大學校園做為知識分子思想交流、言論開放的場所,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為人師者在傳道、授業之餘,更該善盡解惑之責,否則任令年輕學子把心中的疑團攜往職場,帶進社會,甚至在網路中尋求解答、爭取認同,極易在缺乏專業與理性的引導下產生偏激的反社會行為。
1970年代,美國中西部某大學一名物理學教授基於他個人對共產主義的興趣進行探索,並擬將研究成果在學校開講「共產主義介紹,卻遭到校方批駁。此事在校園中引發極大風潮,由千名師生組成的示威遊行不絕於縷,抗議的吼聲響徹雲霄,他們堅持的立場只有一個:「大學校園是政治的禁地、知識的沃土,學生有接近任何資訊的權利」;經過年餘的請願、諮詢、辯論程序,校方終於放棄己見俯採眾議,准以實驗課程名義開課,是為美國大學中之首例。事後證明,「共產主義介紹」雖然招來大批興趣盎然的學生聽講,卻未必讓飽受資本主義薰染的美國青年對社會主義思想產生浪漫的憧憬。
在這個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的時代裡,幾株毒草,不礙滿山滿谷的香花盛開;一鳥在手,又怎比得上眾鳥在林的齊聲高歌?(作者為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前新聞局局長)(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林宜靜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464-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