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兒時「水碓」 淡水重現給孩子認識

2015-10-28 07:29:40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淡水報導

很多地方以「水碓」為地名,其實它是一種利用水力自動擣米去糠的古早農業機具,淡水忠寮社區居民林根城便在口湖子地區提供自家土地,配合農村再生計畫打造300坪原生種植物園區,並依兒時記憶複製水碓,可供鄉土教學讓小朋友認識。
65歲的林根城世居忠寮,他說8歲時曾看過水碓(因同對),當時並不清楚這種機具的原理,只是被那固定節奏的「咧咧咧、嘩、砰」聲響,以及抬起又落下的連續動作吸引,經常一看數小時,非常著迷,隔年水碓就被拆除,卻是永生難忘且歷歷在目的兒時記憶。
他長大之後了解,水碓是將樹幹後端鑿出一個凹槽,利用地勢高低差,引灌溉溝渠注水入槽,水滿靠重量下壓抬起嵌有石柱的前端,當前端逐漸抬高,中段木軸摩擦發出「咧咧咧」聲響,再「嘩」的1聲洩水,石柱便重重落下,隨著「砰」的聲音撞擊裡面裝滿糙米的石臼,即可自動擣米去糠。
林根城向社區提議重建水碓,居民添購樹幹、石柱、石臼,憑著他的記憶打造完成,再合力DIY蓋了1座小公園,復育包括野薑花、金針、三白草、雞角刺、萍蓬草等許多台灣原生植物,希望做為小朋友的鄉土教育園區。
忠寮社區口湖子地區,可從北新路水源國小旁的小路進入,路口有「忠寮」的指標,在「琉傳天下」觀光工廠附近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76728-%E5%85%92%E6%99%82%E3%80%8C%E6%B0%B4%E7%A2%93%E3%80%8D-%E6%B7%A1%E6%B0%B4%E9%87%8D%E7%8F%BE%E7%B5%A6%E5%AD%A9%E5%AD%90%E8%AA%8D%E8%AD%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