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社論》評估環境會計 推動低碳經濟
台塑六輕意外事故頻傳,石化業遭社會大力抨擊,民間出現台灣不需要石化業的聲音。政府近期積極推動彰化沿海的國光石化開發案,更引發反對聲浪。
大陸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化工業國,台灣石化業者擔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宗泛用塑膠未納入早收清單,隨「東協加一」優惠關稅生效,對台灣石化業不利。
大陸早年歡迎台灣石化業前往投資設廠,現在因環保觀念抬頭,自己的石化業也面臨汙染批評。台灣業者若不能兼顧環保,不但無法立足台灣,投資大陸的前景也不樂觀。
石化工業與食、衣、住、行等眾多產業關係密切,產值約占台灣全體製造業三成左右。石化工業生產規模大,彼此具有關聯性、依賴性,所以通常集中設置。鄰近高雄都會區的大社仁武與林園工業區是石化業重鎮,有四十餘家工廠。學界研究指出,高雄前鎮區的癌症罹患率及死亡率高於全台平均值,死亡比更高於平均值十倍以上。
說台灣不需要石化業也許偏頗,石化業對國家經濟的確有貢獻;但經濟建設雖然需要,石化業若環保成本更高,台灣承擔不起,因此在評估經濟貢獻時,必須把外在的環保成本計算在內。
在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議題上,先進國家已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是一時的,環境破壞是永遠,「環境會計」必須納入國家發展的一環。英國政府為了推動低碳經濟,更是設置獨立公司「卡朋信託」(Carbon Trust),積極與各國建立低碳經濟的相互認證及合作機制。
先進國家已採取積極政策,發展對環境友善的能源,發展低碳生產、低碳運輸。反觀國內,經濟與環保仍爭執不下。短期而言,環保的確對經濟產生影響,長期來說,國家的經濟體質將因此轉型,反可提升長遠的競爭力。
許多跨國公司也有這樣體認,紛紛展開永續經營計畫。日本松下電器去年底宣布,推出「二○一八綠色計畫」慶祝創立一百周年,針對七個領域設定多項目標,例如二○一八年達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美國的P&G公司也推出永續性願景,設定多項十年永續目標。
低碳經濟已成各國發展重心,低碳商品與服務將成為貿易的競爭利器,促成貿易條件、國際市場、國際技術競爭格局的變化。
低碳經濟是保持經濟穩定發展的首要選擇,政府應在環境會計的基礎上,建構宏觀政策,鼓勵企業跟進,才會跟上低碳經濟的潮流。
http://www.mysuper.com.tw/simple/?t59077.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