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臉書世代 埃及民主變天推手

2011-2-12

編譯羅彥傑/特譯

引爆此次撼動埃及政權示威風潮的年輕人只有大約十五人,他們約莫在穆巴拉克總統初次掌權前後出生,大多數從該國頂尖大學拿到學位,而且全都在成年後受到埃及警察國家的強力約束。有些人為了伸張理念而經常被捕及遭到刑求。

15名埃及年輕人透過臉書發動示威

紐約時報報導,這些人都是年輕的專業人士,大多數是醫師與律師,也都屬於熱門社群網站「臉書」的世代。由於面臨遭逮捕或綁架的威脅,他們都沒有在「臉書」上貼自己的照片。

不過,如今隨著埃及政府透過宣稱官員正和示威運動的若干領袖協商,試圖分化反對運動,這些年輕人首度公開站出來,表明自己隱藏多時的身分。他們只有大約十五人,包括遭當局囚禁十二天、本週才以示威運動最動見觀瞻代言人姿態出現的Google高層主管戈寧。

放假情報愚弄警方臥底

他們在運動中發揮巧思與專業,包括利用網際網路的匿名性來規避秘密警察、放假消息來愚弄警方臥底,以及先在首都開羅的貧民窟安排「實地練習」,再部署作戰綱領,然後策劃為期一週的抗議時程表來保留實力。這都足以解釋為何他們發動的這場運動極富韌性。

在此一過程中,許多人培養出某種特殊的關係,反映這場埃及青年暴動的非意識形態本質,吸收自由派、社會主義者及「穆斯林兄弟會」成員,這實屬罕見。而且連包括「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在內的所有人都說,渴望西方憲政民主政體。

事實上,許多圈內人都是在念大學時就認識。身兼「穆斯林青年兄弟會」領袖的律師洛特菲說,許多人現在成為示威運動的戰友,包括曾當過共黨團體領導人的三十歲律師伊賴米。

伊賴米因參與政治運動而坐過四次牢,還因為遭到刑求而多處肢體殘廢。他現在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國際原子能總署前署長艾巴拉迪的助理。他領導過的共黨團體也投桃報李,和其他社團年輕幹部建立關係。

埃及反政府運動的種子,差不多也是在突尼西亞民間示威期間種下的。當時,二十七歲的網路團體「四月六日運動」聯絡官芮基德寄了一則訊息給臉書反刑求網頁的匿名版主,要求「協助推銷」一月二十五日的抗議日活動。他很好奇,為何版主只有Google即時通傳遞訊息。事實上,此人是他早就認識的戈寧。

抗議日當天,該團體為擺脫警方而刻意聲東擊西。主事者讓警方獲悉他們打算在開羅某高級地段的清真寺內聚會,警方也果真在那裡嚴陣以待。但主事者其實是去附近的一處貧民窟。從貧民窟揭竿起義,本身就是實驗。洛特菲說:「我們總是由菁英發難,都是同一票面孔。所以這次我們認為要試一試。」

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說服咖啡館的民眾共襄盛舉,另一組則遊說樓上的住家。他們不談民主,而是鎖定諸如最低工資等更切身的問題。他們用吟唱方式說:「他們大啖鴿肉與雞肉,我們則老是吃豆豆。噢,我的天,現在十鎊埃及幣只能讓我們買到小黃瓜,真悲哀,真悲哀。」(取材自紐約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12/today-int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