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回顧國共近代史 蔣錯估兩岸情勢

富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持續引發討論,商人治國看似備受期待。在大陸歷史學者劉仲敬來看,其實治國本就像是商人打算盤。只不過,台灣近來由宋楚瑜擔任APEC特使卻被各界擔心「走調」,兩岸也無法在此場合有更多互動的尷尬處境,則與蔣經國任總統時打錯算盤有關。


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候選人,長居美國的劉仲敬在著作《近代史的墮落》分析近代國共人物,指出蔣經國大力推行國民黨的本土化,原是對1982年中共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在《人民日報》上〈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的公開信〉回應。當時信中稱「台灣終必回歸祖國」、國共應該「再次合作」。


台民企占據主導地位
身為國民黨內最熟悉蘇聯政治語言的人,蔣經國認為廖承志的遊說「已經暴露了特洛伊木馬的未來安置方式」,因此有限、可控的本土化能讓對方知難而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啟動的遊戲在自己身後完全失控。」且劉仲敬認為,「蔣經國似乎沒有預見到自己的死亡,並不希望出現吸引眾望的明確繼承人」,否則李登輝是沒有多少機會在90年代擔任副總統,且很可能在未來的繼承人面前扮演類似林洋港的角色。


劉仲敬認為國民黨從整體上講「就是一群拿錯劇本的演員」,蔣介石作為這批人的領袖,經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歷史地位,他對世界四強的過度堅持,讓他不關注地方性事務,結果「給了台灣社會發展下一代精英的機會」,民間企業的發展日益占據主導地位。


糧荒時期 鄧運糧犧牲
共產黨的領導者如鄧小平,則靠著「強烈的投機性格」在政權變動起落間坐穩了位置,如人民公社期間,鄧小平積極配合劉少奇,向各省施加壓力;1960年當全國幾個主要城市都只剩幾天存糧,鄧小平告知愛將:「糧食還得調,如果北京、上海死人,國際影響就大了,目前,只有我們四川作出犧牲了。」劉仲敬引《黨史文苑》指,巴蜀在鄧小平命令下運走了147億斤糧食。


但鄧小平也有失算時,劉仲敬指鄧小平在1992年試圖拋棄計畫經濟的巨大包袱,卻導致政策性放水,銀行和企業同時陷入糾纏不清的虧空。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19000815-2603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