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短評-誰能回應巴黎協定

 
主筆室

本世紀結束前 拚全球升溫限2°C
法國外長法畢斯(中)12日宣讀氣候峰會協定最終草案後,全場給予熱烈掌聲,他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感激。法國總統奧朗德(左)與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右)也露出欣慰的表情。(美聯社)
兩周前,近200個國家在巴黎達成具法律拘束力的全球氣候協定,各國做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承諾,也將促成依賴石化燃料驅動的世界經濟逐步轉型。台灣雖無法參加協定,仍將受衝擊,但迄今卻未見政府及總統候選人做出具體回應。
政府在巴黎會議前提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宣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2005年減20%,雖有數字,卻沒有具體執行規畫。巴黎協定規定每5年(第一次為2023年)檢視各國減排成效,如果只是口頭減碳,屆時台灣能拿出怎樣的成績單?
巴黎協定展示的減碳共識,代表碳定價的時代來臨,能源轉型將是趨勢,化石燃料補貼得逐步取消。換言之,台灣須改變以低電價來維持產業價格競爭力的思維,電價應反映環境成本,產業發展也要向低碳經濟靠攏。
因應國際減碳趨勢的產業轉型,攸關台灣未來數十年的經濟前景。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遲遲沒有對巴黎協定,及伴隨而來的國際經濟新趨勢提出看法;雖有觸及能源政策,卻也還是糾結在核電問題上。
目前聲勢領先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永續能源政策,但主軸是「2025非核家園」,而非減碳,將維持台電新設燃煤機組的規畫,也未碰觸電價問題。日前蔡英文提到巴黎氣候協定,僅簡單說台灣要設定自己的減碳時程,沒有多作說明。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朱立倫質疑對手的能源政策,但對巴黎協定也幾無著墨。
台灣需要推動能源及產業轉型的戰略與具體步驟,以及有效的氣候變遷調適措施,競逐總統大位者不該迴避這個重要課題。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林宜靜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26000410-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