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研究論文成「盜獵指南」 新物種瀕危

2016-01-03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科學論文揭示發現新物種的好消息,原本是美事一樁,且有利生態保育,豈料近年遭有心人士按圖索驥,部分過去不為人知的蜥蜴、青蛙或蛇已因非法獵捕而近乎滅絕。有鑑於此,陷入兩難的學術圈正考慮論文成果不再揭露新物種所在地資訊,以免無意間淪為殘害動物的幫凶。
  • 廣西瞼虎(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現蹤於中國南部,是去年六月才被學者透過論文公諸於世的壁虎科新物種。(取自網路)
    廣西瞼虎(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現蹤於中國南部,是去年六月才被學者透過論文公諸於世的壁虎科新物種。(取自網路)

論文成果秀發現地 黑市商人按圖索驥

英國《衛報》一日報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動物分類群》(Zootaxa)去年刊登在中國南方發現兩種大壁虎的論文時,文章出現奇特的遺漏:這兩種大壁虎的下落。當時論文特別解釋,鑑於大壁虎容易淪為居家寵物,該刊物決定不再透露特定物種的地理位置,以免置之於險境;但相關資訊將提供政府機構保管,研究人員需要時可申請查詢。
「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ICZN)未規定科學家須依全球定位系統(GPS)提供新發現之物種的座標位置,但學者對此已約定俗成,多提出做為研究證據。這樣的概略資訊對黑市商人已綽綽有餘,他們通常會接洽當地人,並擺出大把鈔票讓貧苦的農人找出上述稀有動物。
以去年夏天《動物分類群》發表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新發現的葉尾壁虎為例,文章刊出後四個月,這種壁虎旋即於歐洲現蹤。再以生活在印尼羅地島(Roti Island)的蛇頸龜為例,當一九九四年一篇同儕審查文章透露出其居住地是印尼後,如今該物種數量已因野生動物走私者不法行徑而「嚴重耗盡」。
荷蘭爬蟲類學家胡格莫德夫婦在巴西亞馬遜盆地找到的鈷藍箭毒蛙(Dendrobates azureus),二○一三年透過期刊論文公開後三個月,德國一名玻璃容器動物養殖者致信告知胡格莫德,稱有人在一處貿易巡迴展上向他兜售這種毒蛙,索價三百五十至七百歐元。由於致信者同時附上同種箭毒蛙照片為證,胡格莫德因此向禁止輸出野生動物的巴西當局投訴,無奈全案未獲重視,無疾而終。
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環保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早已明文規定,禁止公告具有高經濟價值之瀕危生物的位置資訊,學術期刊則尚無相關限制。野生物種走私問題影響範圍廣大,包括蛇、軟體動物、蝴蝶與鳥類都受到衝擊,但受害最嚴重的就是兩棲類與爬蟲類。目前《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也僅就全球逾萬種爬蟲類的八%之買賣設限。
根據歐洲聯盟統計,過去十年以來,有超過兩千萬隻爬蟲類動物被引進歐洲。IUCN曾就全球不到半數的爬蟲類動物進行評估,估計至少有一千三百九十種受到生存威脅,其中更有約三百五十種遭收藏家鎖定,牠們大多在CITES限制名單之外。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458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