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公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下調至3.3%和3.8%,此是IMF今年以來第三度下調全球經濟成長估測值,其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分別是3.7%和3.9%,顯示短期內全球經濟尚看不到顯著回春的跡象。
IMF總裁拉加德10月2日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的演講「全球經濟面臨挑戰─以新的動能克服新的疲軟」因此指出,全世界需要更大膽的政策,注入新的動力,以克服未來疲軟的成長。他所提出的政策有三:一是貨幣和財政政策;二是制度改革、結構改造,用以提升生產力、競爭力,例如開放產品和服務市場;三是增加公共投資的基礎建設。對台灣而言,第一項和第三項政策已無擴大實施的空間,只有第二項能夠派得上用場。
恰巧10月下旬知名策略管理學者麥克‧波特來台就台灣競爭力發表演講,其在台言論主要有4個重點,一是台灣法規限制重重,經商環境未能有效吸引外資;其次,中國大陸是個契機,台灣應運用地理位置優勢,排除經貿障礙,進一步擴大在大陸經貿活動。第三,台灣可以和大陸合作,兩岸形成完整產業聚落,壯大特定產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其四,不只要對中國大陸開放,還要和區域國家連結;但是如果不先解決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問題,台灣要想和其他區域國家發展進一步關係,會遭遇相當大困難。
波特教授的建議,為台灣運用結構改造脫離成長低迷,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但是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卻幾是寸步難行。要鬆綁法規、改善經商環境,光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就被在野黨卡在立法院至今;要想利用台灣優勢掌握大陸市場商機,就被在野黨、獨派媒體冠上「傾中賣台」的帽子;要想兩岸產業合作、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連未涉法律修正的ECFA服貿協議也被在野黨違法軟禁在立法院近1年4個月。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公民經濟會議」上宣稱:民進黨不反商、不反國際化。是的!民進黨不反商、不反國際化,民進黨只是把政治擺在中間,把政黨利益放在台灣前途之前。
2000年起,中國大陸發展加快,其時其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只達9%;民進黨執政8年,卻依賴大陸的發展機會,始能維持台灣平均4.4%的經濟成長率,例如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大幅提升。到了政黨再輪替,2008年全球經濟大海嘯,外需不振,大陸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高達32%,各國企盼大陸引領走出經濟泥淖,民進黨卻是逢中必反,處處杯葛兩岸有關政策,這就是政治擺在中間的寫照。
次就國際化來說,今年8月《華爾街日報》的〈台灣自甘落後〉評論指出,台灣若不對大陸自由化,北京將杯葛台灣參與TPP等多邊協定;弔詭的是,台灣要想不依賴大陸,就得先穿越北京。此次,波特教授也提出相同看法:要加入全球化,先過中國大陸這一關。
兩岸簽署ECFA之前,台灣未能和任何非邦交國簽署FTA;簽下ECFA後,順利和新加坡、紐西蘭完成經濟合作協定,並且和多國進行談判之前的可行性研究。ECFA服貿協議受阻之後,洽簽FTA活動全面遭困,這是活生生的現實。兩岸若能完成ECFA相關協議簽署,不僅有利台灣開拓大陸市場,更為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打開一條出路,此道理民進黨不可能不理解,卻偏要杯葛ECFA相關協議,這若不是把政黨利益擺在台灣利益之上,那會是什麼!
台灣加入WTO迄今近13年,從未遵守WTO規範以普遍最惠國待遇等對待大陸,這是每次與大陸經貿談判時,大陸強調的重點。台灣要想加入區域整合如TPP等,遵守WTO規範將是被檢視的必要條件。《自由時報》日前社論稱:「有如當年因美國協助得以加入WTO,開啟了經貿自由化與全球化大門,明春可望完成談判的TPP,正是我國邁向區域整合所應積極致力的首要工作。」完全是痴人說夢話,還在仰望美國拉一把。要迎接曙光必先走過黑暗,唯有正視大陸的存在,勇敢經歷大陸的試煉,台灣才能更壯大。(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