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社論--新移民與新潛力

    英國十四歲少女愛麗絲失蹤月餘,後來發現屍體,一個拉脫維亞裔的移民男子涉案。近年東歐移民、勞工湧入西歐,各國民眾漸生排斥心理,認為他們文明程度不高,搶工作,容易犯罪。東歐國家想融入「西歐共同生活圈」,愛麗絲之死,使移民問題更複雜。

另一個相反例子發生在二○○七年,巴塞隆納十六歲的厄瓜多移民女孩,被西班牙男子毆打。西班牙社會一片譁然認為:「行兇者光是道歉還不夠,須用激烈方式懲罰,才能抑制種族主義或仇外行為。」

今年六月,地中海北非偷渡客大增,義大利海軍頻頻從沉沒的船隻救起的偷渡客,累積超過萬人。偷渡客多來自厄利垂亞或敘利亞,近年已有幾千名偷渡客死於海難。

同樣在六月,歐洲議會選舉,右翼政黨竄起,震撼歐洲。歐洲多國面臨破產,東歐人又大量湧入,致反移民呼聲甚囂塵上。右翼偏向民粹主義、民族主義,除了因移民搶飯碗,也希望維持「純淨」的民族國家。非法移民將來面對的不僅是茫茫大海與通電鐵絲網,而是更難跨越的政治障礙。

非法移民其實多是經濟難民,偷渡是為求一口飯吃。上月十七日為「國際消滅貧窮日」,聯合國公布,全球有二十四億人口每天靠不到兩美元度日,更有十二億人生活於赤貧中,每天不到一點二五美元(台幣三十七點五元)。

西歐國家中,德國較能接納移民。學者發表移民專題報告「新的潛力」指出,德國業界近年招募的外來員工,平均素質高於本國人。以二○一○年從南歐來的移民為例,三分之一以上是大學畢業生。東歐來的也有不少是醫生和工程師。人口專家強調,從人口結構來看,德國更開明地讓移民融入,有助於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

歐洲人口約七點三億,已至歷史高點,未來會每年減少兩百萬人,至二○五○年降至六點六億。降減比例達百分之十,對比於亞洲及非洲人口持續上揚,歐洲占全球人口比重將從目前的百分之十一跌至百分之七。

雖然歐洲整體人口下滑,各國情況不同,東歐、南歐國家人口數將重挫,西歐的英國、法國、瑞典、挪威、荷蘭等國將攀升,其中多數來自移民增加。人口老化將使歐洲不得不接納移民,右翼政黨希望維持「純淨」民族國家,勢不可能。

解決世界貧窮問題,當然不能僅靠移民或外勞。與從前不同的是,歐洲現在的移民不再以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國家為主要來源,而多來自非洲及亞洲。以致易出現文化融合與同化問題,使各國國內的族群關係緊張。但「國際生活圈」逐漸成形,各國都無法避免要面對多元族群問題。

台灣今年六月底統計,境內外籍人士(不含大陸人士)共七十一萬人,八成五來自東南亞國家,比去年同期增加六萬三千人,主要為外籍勞工增加。新住民配偶人數接近五十萬人,到二○三○年,二十五歲青年將有百分之十三點五為新住民子女。新住民家庭普遍處於經濟、文化相對弱勢,需要更多資源,關注新住民第二代的教育、文化融入和健康照護。如此才能使這百分之十三點五的青年人口,日後成為台灣「新的潛力」。

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769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