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愈加嚴重,響應節能減碳不僅是落實生活中的全民運動,國內各產業亦開始推動與宣導減碳或低碳之理念與措施,也帶動了遊憩領域「低碳觀光」的發展趨勢。廣義而言,低碳觀光可被視為綠色旅遊或生態旅遊所主張之「友善環境、追求保育」旅遊方式;狹義言之則是為「降低遊客所進行旅遊活動過程中所造成之碳排放量」,而有更具體明確的策略目標與實踐途徑。
近年來國內由於觀光旅遊活動增加,觀光設施卻缺乏整體規畫考量,硬體建設與軟體措施配套仍未臻完善,因此,遊客帶來大量汙水廢棄物,資源迅速消耗,恐有衝擊環境之虞;此外,由於低碳發展受交通運輸與運具使用影響,且再生能源推廣仍有技術與經費之限制,大眾觀光若缺乏深度體驗與環教機會,恐失去地方發展其自然與文化特色,將影響地方經濟。
據此,上述問題宜由「綠色基礎建設」、「觀光經營管理」、「環境教育與訓練」、「生態人文旅遊推動」及「夥伴關係建立」等策略面提出建言如下:
「綠色基礎建設」包括: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建築、維生系統及汙染防治設施;「觀光經營管理」包括:觀光軟體經營管理、觀光硬體設施維護及觀光服務低碳行動;「環境教育與訓練」包括:師資引入與地方賦權及環境教育;「生態人文旅遊推動」包括:規畫生態旅遊遊程、落實解說教育及旅遊經營利益回饋地方;「夥伴關係建立」包括:地方低碳組織發展、異業結盟及低碳信託制度等。
「綠色基礎建設」為國內發展低碳觀光島之基本設施,為使其具備節能減碳功效,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綠色運輸」、「低碳建築」、「資源循環」等行動計畫。「綠色基礎建設」之推動,應與環保署現行所推動之「低碳永續家園」行動計畫配合,並於綠島或小琉球等示範亮點,建立商業模式;此外,建議觀光局可與國內縣市或鄉鎮地區共同執行低碳推動措施計畫,將觀光目的地與地方發展需求相互結合,規畫出更佳策略措施。
「綠色基礎建設」中,「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綠色運輸」包括觀光巴士、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低碳建築」包括局部修繕舊建築、新建築採用綠建築理念與工法;「資源循環」包括改善淨水廠或增加替代水源、設置汙水處理廠、設置雨水收集設施、收購資源回收物、增加回收資源宣導,配合廚餘回收、汙泥處置、發展生質能產生沼氣,結合經濟補貼機制、宣導教育、經濟誘因、達成「資源全回收」及「再利用」永續環境之願景。
「打造綠色環境,追求永續發展」、「力求節能再生,落實資源循環」、「結合地方創意,啟動在地能量」以及「奠定示範作用,立足時代先驅」為發展國內低碳觀光發展之願景。不論節能減碳措施或低碳觀光之推動,皆有賴中央至地方各部會與相關民間產業相互的配合與資源整合,期待各界能達成共識並重視此項課題。
資料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9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