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太平洋的風吹過兩岸

【2012/05/12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社論】

寫雜文寫到讓千萬上億的人造訪過他的部落格,韓寒已不只是一位作家,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他任意一篇隨想、感思,隨時掀起風潮,影響幾百萬人的想法。而他最新的作品「太平洋的風」,記述他在台灣碰到的人,文中提及的兩則親身遭遇現在已傳遍海峽兩岸。台灣一位拾物不昧的計程車司機,與慷慨待客的眼鏡行老闆,雖是小人物,韓寒卻在他們身上看見了「民族美好的習性」。

這篇文章造成轟動,其實是兩岸社會相互折映的鏡像。有台灣人看見大陸人的反應,因而驚訝自問「我們真有這麼好嗎」。也有大陸人對韓寒的「台灣經驗」半信半疑,回頭審視「到底中國是缺了什麼」。韓寒描摹的是他在台灣的親身體驗,主題是讓兩個故事裡的人物說話,但他也側面提到街頭抗議橫幅與馬英九總統,像是剪貼的襯景,掠過讀者的眼底, 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象,和各自詮釋的餘地。

正當台灣社會本身對油電雙漲、美牛議題等眼前各種糾葛而沮喪,韓寒的文章提醒我們重新注目身邊習焉不察的一些美好景象,原來台灣的社會氣氛和人文關懷在外來者眼中具有如此價值。這種特質,定位了台灣在整個華人文明裡的座標。

韓寒的眼睛看台灣,故事說台灣,很多中國大陸的網友卻議論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否「借台諷中」。文章欲語還休的,其實是關於台灣的民主,以及對比之下的大陸現況。最近韓寒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說,「我們其實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但問題是政府有隨時把它刪除的權力」,舉重若輕地點出了問題的癥結。

細察其文,讓人隱約察覺韓寒可能是這麼看的:中華文化的源流是美好的,而這個文化若是施予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才有機會形塑出台灣這樣雍容大度、溫煦照人的社會氣氛。很顯然,韓寒選擇的這個文題:「太平洋的風」,是一個刻意的隱喻。風的吹拂多麼自由,來去無邊無際無遠弗屆。民主制度與中華文化揉合的文明,希冀有一日終能吹拂到彼岸。

參考資料: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088216.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