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社論 -- 人才流失與人才引進

教育部長蔣偉寧訪美觀察到一個現象,美國西岸八所知名大學中,三十歲到四十五歲左右的年輕台灣學者,大量減少、幾乎沒有。這是一個警訊,不利台灣未來引進新科技、新觀念,回流人才的速度更會大幅降低。

人才是立國之本,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重要性更不言可喻。而人才流失的現象是漸進式的,平常感覺不到,等到發覺不利態勢時,往往已問題嚴重,不易解決。

蔣部長觀察到的現象,早已是國內過去十幾年人才培育的隱憂。四、五十年前,國內教育、工作環境不如國外,大學畢業生大量出國,雖然也是人才流失,但當時的台灣整體發展尚無高級人才用武之地。

民國七○年代,已故李國鼎先生開始提倡發展高科技產業,成立新竹科學園區、資訊工業策進會,並大力推動工業技術研究院轉型。這些重大產業都需要高級科技人力。大量的留學海外人才也成為台灣寶貴的人才資料庫,在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上,產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因此,當蔣偉寧發現美西的史丹福等一流學府中,年輕一輩的台灣學者少見,只有六、七十歲的老教授時,他憂心忡忡,擔心台灣未來的發展將失去來自海外高級人才的協助。

去年八月,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領軍,結合國內十八位產學研及媒體領袖,包括施振榮、嚴長壽、高志明、李嗣涔、林懷民、黃榮村、高希均等人,發表《人才宣言》指出,因為大陸和新加坡的重金挖角,台灣優秀人才嚴重流失;又因國內法令限制太嚴格,台灣想要引進外籍白領人才,困難重重。「台灣正面臨一個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

《人才宣言》建議政府,要以宏觀的態度,檢討不利的法律規章與教育制度,從待遇、居留、退休各方面,以求改善培育人才品質,提高吸引人才回流的環境。

對這項嚴肅呼籲,政府聽進去了,馬英九總統並以「國安層次」形容人才問題的重要性。隨後國科會與教育部曾分別提出「彈薪方案」等措施,加強國內攬才的籌碼,半年多來,略見成效;中研院自去年九月到今年四月,即延攬了四十位以上人才回國。

最近,勞委會又修正了外籍人士工作規範,凡是在台灣就讀的優秀外籍大學畢業生,取消過去兩年以上的年資規定,畢業後可以直接留在台灣工作。以上這些辦法,對台灣的攬才稍有助力。

但目前的進展與改善仍不夠快,翁啟惠即指出,政府的做法只是「勉強及格」而已。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國內一百六十多所大學培育了大量的碩博士,但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以致大學中一大堆延畢生。政府與家長花了二十多年心血培育的人才,竟然是想盡辦法躲在學校裡,不敢也無法進入職場,貢獻所長。這是資源浪費與國家損失。

教育體系培育的人才要有出路,經濟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兩者必須無縫接軌,國家資源要運用才能達到最大效益,才能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人才宣言》的提出只是起步,政府必須時時檢討,以更積極的態度與做法改善人才失衡現象。

參考資料: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614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