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社論》品格教育系列堅忍篇堅忍不拔 無往不勝

  當代許多教育改革者強調快樂學習、沒有壓力,認為老師過當的處罰會使學生受挫折,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快樂與壓力、自尊與受挫似乎互斥,但是有壓力必然不快樂?受挫折必然傷害自尊心嗎?


  美國八○年代開始風起雲湧的「自尊運動」,使年輕人從小受到過度讚美,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接受任何批評。因此開始有教育學家呼籲父母,有時候「挫挫孩子的氣焰」也是好的。


  「一個完全沒有挫折、壓力的學習過程,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理想教育嗎?」英國一個勵行實踐「夏山學校」精神的體制外教育家坦承:「不贊成完全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


  許多教育家開始反省,學習忍受挫折與壓力,克服挫折與壓力,是成長過程的必要之惡。許多人讀過英國海軍大將納爾遜童年的故事:有一天下大雪,納爾遜與哥哥出門上學,半路上哥哥說:「雪太大了,我們回家吧。」納爾遜不同意,堅持要上學。


  在今天的觀念裡,可能不同意這個「堅忍」故事的教育意義:「納爾遜堅持的結果,可能是凍死,英國就沒有這位名將了。」有人認為唯有堅忍不拔才能戰勝困難。一個有韌性和毅力的人,別人會信任他;相反地,缺乏韌性和毅力的人,沒有人信任他。


  美國柯立芝總統在晚年的回憶錄中寫道:「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只有具備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才能無往不勝。」


  音樂家貝多芬說:「卓越的人有一大優點: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面前堅忍不拔、鍥而不捨。」詩人但丁也說:「我推崇勇氣、堅韌和信心,因為它們一直幫助我對付人世的苦難。」


  具備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成功者一定具備這樣的意志品質。許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誠心不足,或對成功缺乏激情,而是缺乏足夠的韌性和毅力。


  堅忍不拔也是世界五百大公司的CEO們所推崇的意志品質,他們描述理想員工時說:「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人獲得成功的機率大約占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才是靠機會。」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總裁默多克小時候家境貧窮,只接受過高中教育,他曾用兩個單詞概括自己成功的秘密,就是頑強和堅韌。美國西點軍校的圖書館裡,掛有林肯的畫像,下面寫著一行字:「以林肯為榜樣,汲取他的生活經驗和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所有獲得大成就的人,都經過一條必經之路,就是從自願自覺走向堅忍不拔、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後達到極高的境界和成就。只有被自己的努力感動得淚流滿面時,生命才能稱為美麗的生命。


(十六之十二)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54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