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允芃
十年前,國人對腳下的土地十分陌生,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台灣到底有多少鄉鎮,沒聽過各鄉鎮的故事與傳說、特色與驕傲。如今,台灣每個鄉鎮都營造出各自的特色,國人每人每年平均有四到五次的島內旅遊活動……
回想十年前,自行車還不風行。只有在台東關山,一位有創意的鎮長,努力推行沿著圳旁,聽著溪聲,迎著山景、朝陽或夕陽的自行車之樂。
當時「319 鄉+向前行」的啟動儀式,就選擇由大夥齊集關山騎腳踏車開始。許多人雖然遊遍世界,卻是第一次到台東,體驗了花東縱谷之美。
那時,任誰也沒想到,騎自行車會成為今日台灣最夯的全民運動,全副騎士裝的馳騁,也成為台灣路邊的美麗風景。自行車步道串起全台,自行車環島,更成為許多人一輩子一定要完成一次的誓願。
台灣親體驗,正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發生。登頂玉山,是企業激勵士氣誓師的方法,登大武山是屏東學子的成年禮。
民宿、咖啡店、特色商店、各類市集和不同類別的博物館,由海邊開到了山腰。各類如何遊台灣、瘋台灣的節目、書籍和報導如雨後春筍。
由哈日、哈韓、哈上海,也逐漸颳起了哈台風。
吸引在地客、陸客、日、韓、東南亞,甚至歐美旅客的,是台灣人民的友善,生活的便利與多彩多姿,和多元包容的自由氛圍。
最令人欣慰的改變是偏鄉的年輕人,腰桿挺得更直,眼神更為明亮,對地方特色多了一份自信。台灣已逐漸由製造之國,蛻變為生活之國。學會善待自己,善待彼此,善待自然。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68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