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星期專訪》張宗仁︰兩岸教育協議 勿損台生權益

  記者黃以敬/專訪

  陸生三法明年將上路,教育部宣示年底前將與中國對岸簽署教育備忘錄(MOU),近期卻已陸續傳出教育部有意擴大回溯檢覈採認中國學歷,長、短期陸生來台人數也可望逐步放寬,前中山大學校長、嘉南藥理科大講座教授張宗仁提醒,政府目前是急著「開小門」,陸生名額放寬、擴大學歷採認範圍是未來必然發展,重要的是,兩岸開放不能反而害了台灣學生及教育的未來。

  開放要有策略 負面影響要擋住

  問:中國學生將於明年初正式登台,中國學歷也將獲得採認,教育部宣示年底前將與中國對岸簽署教育備忘錄(MOU),有什麼建言?
答:政府要開放招收陸生及採認中國學歷,已是擋不住的大勢所趨, 但開放要有策略,一些可能有害的負面影響要擋住。

  名額過高 國際化變中國化

  政府說開放陸生是要因應國際化,就應以國際生看待,名額應該依據國際生總額計算,不要超過國際生廿至卅%,目前在台國際學生總數不到兩萬人,但政府計畫開放每年招收兩千名陸生、未來六年(大學至碩士班)就至少一萬兩千人,加上短期研習生更不限名額,則陸生人數占國際生大多數,根本不是國際化,恐怕將是「中國化」,這種問題在香港、新加坡都已浮現。

  未來除非國際生增加,否則陸生人數也應限縮,這才是真正國際化,中國除極優秀學生外,多數學生在外語能力、學術程度、國際視野等方面,和台灣還有一段距離,政府不能把「中國化」混充為國際化,反倒不利台灣高教品質。
而且若要把中生比照國際生,也不必拘泥中國大學學歷採不採認,建立一個諸如GRE或托福的國際招生管道,目前台灣是可以同等學力方式採認中國的高中學歷,自然可銜接台灣學制,就可解決爭議,不必大費周章去採認中國大學學歷。
近期部分大學要與對岸學校建立雙聯學制,又傳出中國教育部會管控中國學位的頒發,台灣學生未必能獲得學位,教育部才緊張要加速簽署兩岸教育MOU,這顯示政府對中國學制與實況了解不夠。

  就像招收陸生,有些學校是想收優秀陸生,卻不願承認中國真正優秀學生的留學首選一定是美、英,其次則是日、德,台灣應是類似香港、 新加坡成為第三或第四選擇。

  私校畢業生 恐受最大排擠

  而私立大學希望靠陸生解決招生不足,但台灣的高教問題應自己解決、不能寄望陸生,好像讓中國箝制台灣招生。政府應整頓好國立大學,提供國人價格合理但確保品質的高教,相對開放私校學費自由化,透過市場機制淘汰招生不良的私校,不然就讓這些學校到中國開班,發揮本事去中國搶學生,而不是讓大批陸生來台,反而造成國內排擠。

  很多私校只想著招收陸生及採認大陸學歷,卻忽略了最後可能最大受害者其實是私校生,企業用人最優先是用國立大學,以後可能用的是有中國學歷的台灣學生,或是有台灣學歷的陸生,私校畢業生恐怕會受最大排擠,兩岸交流協議中到底要如何防範?政府想好了嗎?

  問:政府一再強調相關開放不會影響國內學生就學就業,你認為還是會有排擠?

  答:不可能不造成排擠的,以就學為例,雖然教育部說陸生名額是「外加」,但事實上,國際上還是把這些都看成台灣學生總量去做比較,生師比一定會提高,每位老師要教的學生人數、上課時數一定增加,台灣學生受教品質勢必影響。

  以教育部過去很多所謂外加的碩士產業專班等為例,結果也都計入碩博士名額,導致國內碩博士名額浮濫,現在說要外加的陸生名額,其實也是在擴大稀釋台灣學歷的數量及價值。
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國立大學已開始減招大學部,高中繁星計畫名額也改內含,許多教育界人士擔憂這是要節省名額來招收中國研究生,政府積極要招陸生,是否都警覺到這些負作用了?

  此外,政府要求陸生收費比照私校,就是一學年僅需收十萬至十五萬元不等,但是國立大學每位學生的教育成本其實平均至少廿萬至三十萬,很多是政府補助,因此在美國,外國學生收費都是本國學生的兩倍以上。台灣對陸生收費應更公平,否則還是用國家資源在培育陸生,政府不能一廂情願地說絕不會排擠,須誠實面對。

  問:教育部最近也說要擴大檢覈採認民國八十一年以來台生取得的中國大學學歷,強調是「被動採認」,是否公平?

  答:我兩年前訪問廈門中山大學,中國媒體訪問時,我就坦言不贊同太多陸生來台唸書,也不贊成採認中國學歷,當時對方很兇地問我「安什麼心」?我回答是台灣心、 中國情。
台灣學生自己已經競爭激烈,失業率很高,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也很高。未來台灣的工作機會或是台商的幹部職務,中國學生勢必會造成台灣學生未來就業的排擠,因此政府對陸生及中國學歷必須審慎,不然反而害到台灣學生。

  若回溯採認 等於鼓勵偷跑

  我也反對回溯去透過任何方式採認中國大學學歷,這根本就是鼓勵「偷跑」,讓不守法跑去中國的學生可就地合法,相信大部分守法民眾是無法認同的。且政府好像都在說謊,才說不回溯,結果又擴大採認。就像政府保證不開放陸勞,卻又被檢舉有科技大廠以研習為名引進三個月大陸勞工來台短期上工,說法一再跳票。

  政府對私人企業用人無法規範,但政府對有中國學歷的人,尤其不應開放考公務員或國家技專考試,重要機構聘人也應限制中國學歷報考,就算有中華民國國籍也一樣,不要說是敵對國家,至少對「忠誠度」須考慮,對接受中國教育者就應審慎對待。開放不能造成台灣排擠、更不能威脅到國安。

  中國本身大學生的失業率也很高,大量陸生來台,長期一定會影響到台灣就業競爭,像很多中國學生到日、韓、美等國,不是非法打工,就是留下來搶工作,政府目前說的,到底能有多少保證?不把「三限六不」入法,只想用行政命令,恐更是無法管理。

  政府現在是想「開小門」開放陸生及學歷,只要開了門, 一、兩年後陸生名額、採認學歷範圍一定會擴大,這都是可預見結果。未來一萬多陸生,只要四成留在台灣,加上到中國唸書回台灣的中國學歷台生,在在恐都是台灣教育必須面對的壓力,兩岸要談教育協議,必須更小心後遺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