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凡事不要問結果,也不要為了某些目的才去做,而應看自己有沒有興趣!」上月才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桂冠的俄裔科學家康士坦丁諾伏西羅夫(Konstantin Novoselov),來台訪問。他昨天再三提醒台灣有意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年經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選定方向,就全心投入,並且樂在其中。
諾伏西羅夫是以石墨烯(grapheme)的突出研究成果,和他的恩師安德魯蓋姆(Andre Geim)一起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他今年才三十六歲,應邀來台參加中央研究院研討會。
他強調,電腦並不是比爾蓋茲發明的,而是由一群物理及工程領域的人同心合力發明的成果,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人類今天就不會享有電腦的便利性,可見基礎研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
「Enjoy it!」他一再建議,想投入基礎科學的年輕學生,一定要保持高度興趣,這樣才能做得快樂、做得長久;像他就非常喜歡做實驗,因為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諾伏西羅夫並不是工作狂。他說,每周五晚上,他和老師、研究夥伴都會做些有趣的實驗,稱為「周五夜實驗」。他的老師蓋姆就曾利用超高磁力,讓一隻青蛙飄浮在空中,一舉拿下二○○○年「搞笑諾貝爾獎」。
諾伏西羅夫從壁虎可以輕易攀附在牆上的觀察中,找到一種黏性非常強的聚合物,進而研發出一種名為「Gecko」的膠帶,不僅論文發表於《科學美國人》期刊,更引起一些廠商的興趣,打算全力開發。
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莊鎮宇形容,諾伏西羅夫是個有趣且幽默的科學家,這可能和師承安德魯蓋姆有關,雖然個性灑脫,但只要一接觸到研究,就一頭鑽入,且樂在其中,這也正是國內年輕學生普遍欠缺的人格特質。
他說,諾伏西羅夫並不是個天才型資優生,在俄羅斯大學就讀時,英文和一些一般性科目,他都只拿B的成績,一點也不突出,頂多只是中等以上程度。但他卻不會侷限自己的想法,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終於帶領他走上學術界頂端。
因此,莊鎮宇建議教育當局,應擺脫凡事都有標準答案的教育模式,因為會得諾貝爾獎的點子,從來不是從課本中學到的。諾伏西羅夫也相當認同這種理念,他一再強調,唯有培養高度興趣,並放縱自己的腦袋瓜,才能開創全新領域,寫下歷史。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090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