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台灣選舉初體驗

  【聯合報╱陳柔縉】 2010.11.24 02:48 am


  曾經,鄭成功大戰過日本陸軍軍神乃木希典,也與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交過手,都獲得壓倒性勝利。


  這麼荒誕的敘述,卻真實發生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六日上午九點,埔里找來兩百四十四人,辦了一場所謂的「模擬選舉」,他們被告知有十五位候選人,鄭成功即在這場跨時空虛擬戰局以七十二票奪冠,打敗乃木的廿二票、東鄉的九票。


  埔里所以辦模擬選舉,因再過半個月,台灣即將進行第一次地方自治選舉。之前,台灣人沒有投過票,選過民意代表,不知道選舉為何物,於是各地紛紛調訓選民,講習兼演練如何投票。果然,台灣第一次當選民,對投票毫無概念,蘭陽地區一模擬,就發現無效票高達兩成。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廿二日,台灣史上第一次選舉揭幕,當時報紙給了一個趣味的形容「處女選舉」,實際上就是要選出七市、卅三街(如現在的市鎮)、三百廿三個庄(如現在的鄉)的議員。台北這邊,有三個投票所,一早飄著細雨,但五點就有人搶頭香,來到樺山小學校(今警政署)。只見校門口旁立了長排的旗幟,寫著候選人的名字,都用雙竿張開,不像現在的單竿布旗會迎風飄盪。


  到八點,投票開始,選民已擠滿樓梯。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投票過程,已具現代模式,細節處卻又跟現在大異其趣。


  當時也有投票通知單,稱「入場券」,選民帶入場券和印章進場,有八處可受理,工作人員確認已來投票,即交給鄰座編號。當時選前也製作選民名簿,第二關就要對照名簿,一樣有八處,確認後即拿到選票。圈選處不像現在一間一間獨立,有白色布簾,以樺山小學校投票所來看,是排一列桌子,用木板隔成十幾個位子,彼此無從窺探,符合秘密投票的精神。


  選民拿到的是一張空白紙,不似現在印滿候選人的肖像和號碼,必須記住心目中人選的姓名,然後拿起桌上的毛筆,沾沾墨汁,自己寫上去。寫錯名字,不用緊張,大約可辨認屬意何人,即算有效票。


  比較起來,投票方式還不算那麼不同,這場古典選舉的選民結構才最離奇。女性完全被排除了,男性又必須超過廿五歲,戶稅還要繳五圓以上,這一排一除,以台北市來說,全市廿七萬人,只剩不到兩萬人有選舉權。


  人數雖少,競選活動一樣熱烈。候選人依規定不可與選民手握手接觸拜票,所以有許多自辦政見發表會,在台南鹽水,台上有人批評市場使用費太高,街長(鎮長)很不客氣在台下大罵「巴尬」(日文罵人混蛋的唸音),現場一陣大亂。


  總投票率超過九成,其踴躍是宣導徹底或嚐鮮心理,無法直斷,但確實有兩個基隆年輕人搞不清狀況,以為不去投票會挨罰,代哥哥爸爸衝到投票所。


  台灣已有七十五年的選舉經驗,相信現在不會再有人那麼狀況外了。(作者為作家)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