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醫療」議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筆者認為許多支持「醫療觀光」的觀點,並未掌握健康照護的本質與核心,才會錯把「比較利益」用在人口健康上,誤認為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照護服務,能讓台灣醫療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而一方面提升台灣醫療競爭力,也解決國內健保的虧損問題。
首先,國際醫療真能提升台灣醫療競爭力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釐清的是:健康照護工作不只是高科技、高花費的昂貴儀器和手術而已,一個國家的「醫療競爭力」,更牽涉了該國健康照護服務輸送與組織的健全與否,包括品質、公平和效率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盛讚台灣健保的原因即在於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際醫療對台灣的醫療競爭力幫助其實有限,反而讓健康照護品質充滿威脅。換句話說,國際醫療並無法和國內的健康照護體系完全脫鉤。目前「國際醫療」的焦點在於高科技導向的檢查與手術,可以預見的是「專區」勢必吸引了財團的營利目光,拉走了許多照顧台灣民眾健康的人力和資源,將使得長期以來偏廢的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工作更形雪上加霜,對醫學教育、醫療資源和健康照護規劃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國際醫療不只威脅台灣的健康照護品質,也可能違反了醫學倫理,這超越了國境與種族的問題,而是普世的人權價值。「不傷害」是最基本的醫療倫理原則,然而在「醫療觀光」的市場交易中,「消費者至上」成為最高原則。許多「點餐式」的高貴檢查和治療,實際上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甚至有造成醫源性傷害的風險,這些資訊將可能在營利的大旗下被掩蔽。同時,高科技的治療與檢查,都需要後續的定期追蹤,這有賴持續而相互信任的醫病關係。
「醫療觀光」偏重的是專科化、一次性的治療與預防服務,扭曲了健康照護的持續性與整體性全人照顧理念,造成醫療品質和醫病關係的強大隱憂,屆時很有可能台灣醫界成天都有應接不暇的國際醫療糾紛。
那麼,「國際醫療特區」能解決國內健保的虧損問題嗎?不樂觀!假設「醫療觀光」能為台灣帶來財富,誰會是實質的受益者?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全民健保、民眾的健康,或者最後只讓汲汲營營的財團醫院整碗捧去?到頭來,我們冒著健康照護體系品質威脅與資源傾斜的風險,換取醫療觀光財團大筆獲利的丁點補貼,究竟值不值得?
更重要的是,全民健保的財務危機,不只是拿東牆補西牆的算術問題,它牽涉了社會保險費率的公平性問題,以及健康照護體系輸送、組織和管制的方式。如果我們奢望「國際醫療特區」能夠挹注健保,解決健保的財務危機,而忽略了更為根本的健康照護體系改革,無疑是本末倒置了。
「醫療觀光」在高科技、高花費的光鮮包裝下,並無法承諾更高品質的全人照顧,也不可能解決健保的財務危機,卻可能成為扭曲台灣健康照護體系的潛在威脅。(作者為台大醫院醫師)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120100061,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