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寂寞的反對者(徐千婷)

  美國聯準會採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簡稱QE2),預計於市場中再度挹注超過6000億美元的資金。此一決議,獲得Fed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簡稱FOMC)幾乎無異議的通過,除了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霍尼格 (Thomas M. Hoenig)之外。



  體系不透明是關鍵



  霍尼格並非第一次投下反對票。戴著金邊細框眼鏡,講話書生氣十足的這位聯邦準備銀行老兵,自今年才開始擔任FOMC的12位委員之一,卻次次都是本年舉行的7次FOMC決策會議中的唯一反對者。


  聯準會再度下猛藥的原因雖不難理解,但霍尼格的異議也非無的放矢。在本次的FOMC會後新聞稿中,Fed明確指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主要著眼於美國經濟景氣復甦力道不足,同時物價(特別是核心物價)也偏低。而霍尼格反對的主要理由就是,他對美國景氣與物價的看法,剛好與FOMC其他成員相左:美國經濟情況已逐漸好轉,而且,美國不太可能發生通貨緊縮,反倒是,此種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持續下去,最終一定會引發通貨膨脹(霍尼格素來屬於反通膨的鷹派)。套句霍尼格的說法就是,Fed這次的作法將得不償失。


  霍尼格認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將達不到聯準會擴大就業與穩定物價的雙重任務,因為他認為當前美國問題的癥結在於金融體系仍然欠缺信心與透明度。透過量化寬鬆,即使銀行滿手是錢,這些資金還是到不了消費者與企業家手中。或許,在2009年初金融危機暴發之際,在市場瘋狂挹注大量流動性是不得不然的權宜之計,但對於一個已經開始要復甦的經濟體而言,此番故技重施將變成一種「危險的賭博」。

  製造泡沫重蹈覆轍



  針對此次FOMC的決議,霍尼格反對的理由還包括,美國再度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將造成金融體系失衡。此一擔憂,似乎與若干新興國家的批判不謀而合。大量資金的釋出,不僅在美國本土將引發資產價格上揚,進而動搖金融市場與總體經濟的長期穩定;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由於此舉一方面將進一步壓低美國公債殖利率,另一方面將釋出更多美元,兩者均將誘使更多資金流往其他國家,對這些國家的貨幣形成進一步升值壓力,並醞釀出新的泡沫。


  在危急時刻推出的應急之計,後來往往會產生難以收拾的後遺症。所以我們看到「泡沫形成、泡沫破滅、景氣衰退、寬鬆政策、下一次泡沫」的歷史一再重演。別忘了,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後,前任Fed主席葛林斯班的連續降息動作,被認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元兇;而2007年中開始,Fed現任主席柏南克又為了收拾破滅的次級房貸泡沫,而一路將聯邦資金利率下調至現在近乎於零。所以,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所吹起的下一個新的泡沫是可以預見的,所不知道的只不過是它將出現在房市、股市、黃金、還是其他炒作標的。


  學者出身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其放手一搏的激進政策可以理解,但霍尼格亦非杞人憂天。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所以,霍尼格先生,乾一杯吧!


  作者為世新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81828/IssueID/20101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