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許倬雲:回歸島國可容忍生活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1.04.23 03:22 am

中研院士許倬雲表示,日本地震引發嚴重核災、汙染,顯示長期過度開發,「應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回歸能容忍的生活方式。」

許倬雲昨天獲頒台北醫學大學「拇山人文講座教授」,隨後以「當我們面對災難時」為題演說。他舉例,人是有機體,「生病就會導致各種併發症」,國家社會也是有機體,一旦有問題就會有大麻煩。

許倬雲說,日本二次戰前軍事擴張,在兩顆原子彈襲擊後,全力發展經濟,人口雖少,卻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強國,「因總想要超越中國變成老大,不想老跟在中國、美國之後。」

日本在短短數十年內,建了五十多座核電廠,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但其實「不需要這種事情。」許倬雲說,核能設備發生問題無法補救,更無法防止大災難發生。發生災變,人民只得付出慘痛代價。

許倬雲提到黑澤明的電影「夢」,其中第六個夢「紅色富士」,出現像惡夢般的毀滅場景,似乎應驗這次的福島核災。但第八個夢「水車之鄉」中,世外桃源般的水車鄉里,百姓不需要現代化工具就能安居樂業,「這是何等的幸福與自在,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他說,「日本龐大的經濟體,其實是負擔,」民眾生活沒有因此改善,日本的內在優點反變成極大負擔;回頭看台灣,也許大家也該思考,回到一個島嶼國家「可以容忍」的生活方式。

許倬雲表示,近年台灣的經濟有長足發展,但人民生活沒有因此好過;人的欲望愈少愈好,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只要「共霑」,不需「均富」。

中研院士許倬雲。記者徐世經/攝影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291514.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