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低於15紙片人 死亡風險增1.8倍
2011/03/23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王昶閔/台北報導〕過胖過瘦都會增加死亡風險!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臺灣生物資料庫」參與「亞洲生物資料庫聯盟」研究後發現,亞洲人不分男女最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二十二至二十七,一旦高於三十五或低於十五者,死亡風險皆較高。
這篇由臺灣、日本、南韓、中國、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七國四十四位學者長期追蹤亞洲人的BMI與死亡風險的重要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生物資料庫」研究計畫主持人陳垣崇院士與沈志陽研究員彙整台灣約三萬人樣本數,參與亞洲生物資料庫聯盟共八國、逾一百萬人、歷經十五年的長期追蹤研究。
結果發現,東亞種族的BMI與死亡風險之間呈現U型趨勢,BMI高於三十五或低於十五者,其死亡風險皆較高。
沈志陽表示,BMI為體重/身高平方(公尺) ,東亞人最佳標準是介於二十二.六至二十七.五;同一時間,美國也發表了歐美國家最低死亡風險是BMI介於二十二.五至二十四.九。
BMI高於35 死亡風險高0.5倍
沈志陽說,若以BMI於二十二.六至二十五當成比較基準,當東亞人的BMI大於三十五時,死亡風險會增加○.五倍;當BMI小於十五,死亡風險則增加一.八倍。
此為亞洲第一篇超過百萬人口樣本數的大規模實證研究報告,沈志陽建議,衛生署可以把原先制定國人標準BMI為十八.五至二十四的下標標準上修,數值取整數為二十二,也就是,若男性身高一百七十五公分、體重應為六十八公斤;一百六十公分的女性標準體重為五十七公斤。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將把此研究納入修訂BMI標準時參考;國健局長邱淑媞則表示,研究深具參考價值,但除死亡風險外,尚需考量BMI值對三高(血壓、血糖與血脂)等指標的影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3/today-life1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