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台灣接二連三主辦大型國際活動,讓世界有機會看到台灣的文化魅力和活力。這些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有舞台和決心,台灣絕對有能力綻放耀眼光芒,讓台灣成為國際新亮點。
從去年的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到今年的台北花博,都是台灣這半世紀以來,大規模的國際級盛會,是台灣向世界發聲、展現文化軟實力的機會,對於國際處境特殊的我們,實屬難得。台灣有優異的藝術人才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在這些國際活動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結果證明我們有能力,並使之轉化為令人驚艷的文化展演。
如果說文化是國力的指標,那麼厚植軟實力就不能淪為口號或成為盲目跟隨世界趨勢的行動。當文化感召力已從理念宣示層次走到實踐層次,國家競爭力才能藉由軟實力的帶動而得到彰顯;如此以文化驅動社會、政治、經濟的前進,可增加人民自信心與光榮感,使國家在國際上受尊重,甚至成為「文化輸出者」。
從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和花博到建國百年的跨年晚會,都是將台灣的創意產業跨界整合且行銷的最好舞台。透過優秀的製作和演出團隊,將最好的演出呈現在國人及全球觀眾的面前,創造活動本身和台灣的雙贏絕對是爭取主辦的初衷,因為它們個個都是國家大事。
不過,還是有些遺憾。這次花博的空心菜、九層塔、茶水間等事件,以及用政治化的語言來負面解讀藝術家及專業工作者,實在令人不禁感慨,難道台灣所有事,都無法超越政黨和政治嗎?如果民主多元是台灣珍貴的共同價值,為什麼有時它反而成為阻礙台灣進步發展的力量?這麼說不是代表活動本身不能接受批判和檢驗,相反的,它絕對是合理且必要的,只要出發點是希望事情能做得更好。
我個人的高雄世運經驗,倒是一個溫馨的回憶。在活動開始前的11個月,安益集團到學校,希望邀請我擔任開閉幕典禮的總導演。當時我十分猶豫,因為籌備時間緊迫,經費有限,場地尚未驗收完畢等因素,讓我對台灣60年來第一次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超級任務,有想法卻沒把握。但在對方不斷遊說下,抱著「只能成功」的心,我還是接下這個艱鉅的任務,並且邀集了北藝大及各界的菁英,共組策劃製作團隊;統合相關領域的人才與資源,動員將近200人參與創意團隊、5000人投入演出,才能有這麼好的成果。
過程中,無論是高雄市政府,乃至與市議員的互動,感受到的都是支持與感謝。由於各界所抱以高度的期待,完全跳脫了藍綠,以及政治的口水或干預,或許是大家都確信「高雄世運的成功等於台灣的成功」這個更高的價值,不希望在經費、時間和製作協調的困難外橫生枝節。有了齊心和共好為後盾,我們才能面對挑戰,跨越障礙,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成功的讓全世界聚焦於台灣。
同樣地,一個半月後的台北聽奧,也有令人驚艷的開閉幕典禮,台灣文化的多元性與親和性再次精采地呈現。雖然高雄世運與台北聽奧的製作團隊簽有保密協定,但基於共同的使命感,讓雙方團隊在精神上彼此間互相支持打氣、交換意見及共享經驗。換句話說,我們希望大家都有傑出的表現,甚至能有所超越,因為利害早已超乎個人。
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台灣的文化和藝術是我們必須用心守護的資產,不管今天是哪個政黨執政,它們都不應為政治服務或受政治干擾。雖然在政治上,有些人或許心中有一個顏色,但在文化與藝術面前,那個顏色必須先隱藏起來,高雄世運和台北聽奧能因此凝聚向心力,那麼讓台北花博和百年的跨年晚會成為台灣的驕傲,應該也是全民的共同期盼。
(本文轉載自民國99年11月12日中國時報藝術外一章專欄)
http://blog.chinatimes.com/jublog/archive/2010/11/19/56699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