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文化ECFA 以民為本 讓弱勢發聲



聯合報李英明/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台北市)】2011.02.02
 
        大 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全國對台工作會議」上,論及鞏固兩岸關係時,特別突出要厚植台灣「民意」基礎這一項。而大陸從去年以來一直努力催促台灣要盡快就 簽署「文化協議」進行協商。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今年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的專文,除了希望兩岸能盡快啟動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商談外,也強 調要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
 
        不管是要厚植民意基礎,或是加速兩岸在文教科領域的協商,其實就是要讓兩岸關係更深化、更全面化。而要讓兩岸關係往全面化的方向發展,重點就在於兩岸的交流必須能夠奠立在基層和青少年的基礎上。

        迄今為止,兩岸交流在量上非常可觀、熱絡,但實際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台灣民眾到過大陸,廣大的台灣民眾尚缺乏和大陸民眾直接交流接觸的經驗。除了在人口板塊 上,顯示兩岸交流仍然是「少數」交流外,在社會階層面而言,兩岸交流主要以知識、企業、商務等精英階層為主,廣大的基層和青少年在兩岸交流中是缺席的,或 只是一種附屬的角色;因此,從社會階層面來看,兩岸交流其實也是「少數」的。而最重要的是,兩岸交流呈現出一種「精英代理」的現象,廣大的基層和青少年是 「失言」和「失聲」的群體,精英越俎代庖地宣稱替這些群體代言,從而讓這些群體被壓在兩岸交流的底層。

       如果「精英代理」式的局面沒有改變,兩岸交流的片面性依然不會改變。如果兩岸文教科交流,仍然停留在器物、精英、民俗禮儀等層面上,那麼必然是侷限的;對 於促進兩岸民眾在價值認知上的溝通,縮短雙方的差距雖有幫助,但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兩岸在文教科領域,若要進行協商,就必須把重點擺在如何讓廣大基 層和青少年的聲音能夠出得來,能夠被傾聽,而這就必須修正目前這種以精英為導向的交流溝通模式,建構一個真正以民為本,允許弱勢群體有優先發言權的交流溝 通框架。

        兩岸交流若要全面性,就必須做到以民為本,而以民為本的框架確立原則,就是弱勢優先。這是未來兩岸「文化ECFA」協商應該遵守的最高原則。「文化 ECFA」協商,不應只是把文教科領域以產業化或商業化方式,去安排一些具體項目如何交流,甚至如何降稅;而是應該通過確立以民為本的原則,去建構一套兩 岸各階層能相互尊重、相互傾聽、相互學習的交流溝通框架。這種讓弱勢群體有優先發言權的以民為本的框架確立後,兩岸關係不只會繼續朝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更會超越黨派,往民主的方向發展。這樣,兩岸關係才不會再出現「民粹式」的激情動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