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6 作者:歐陽文貞 人間福報
王老先生現年七十歲,退休十年後與太太住,近一、二個月身體不明原因一直變瘦,由原本六十五公斤掉到六十公斤,胃口變差,人也變得不太想出門、不想動、不想說話、容易疲累、笑容變少、出現失眠,又比平日早二小時醒來。
原本早上讀報及散步都不想做,生活覺得沒趣味。加上有時頭昏或有點耳鳴,有時胸悶或感覺心跳快,有時腰痠痛特別厲害。他在太太陪同下到綜合醫院心臟科、神經內科與耳鼻喉科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最後經家庭醫學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診斷為憂鬱症,給予抗憂鬱藥治療,經過四至六周,症狀改善。
以上是常見的老年憂鬱症案例。有些憂鬱症的人除了上述身體不舒服外,還擔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特殊感染病,或身體腐敗的妄想及強迫洗手等症狀;也有人因為出現心跳快、呼吸喘等恐慌症狀而被送到急診室。
有些個案一直回想過去「做錯的事」或想負面的事,對未來覺得沒有希望、悔恨、嘆息、有罪惡感,怕拖累家人、覺得生命沒有價值或意義,許多人還因此自殺。
在衛生署十大死因第九位的自殺死亡率中,老人自殺率比任何年輕族群都高出許多倍,其人口數快速增加也是所有年齡層之冠。國內外研究也發現,自殺人口中九成有憂鬱症。
而老年憂鬱症要如何治療?根據美國NIH有關老年憂鬱症治療的共識,最好是有足夠的抗憂鬱藥物加上心理治療或支持。換言之,老年憂鬱症的處置必須考慮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完整性。
因此,要能使老年人有效地擺脫憂鬱症的困擾,患者及照顧者,除了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抗憂鬱藥治療外,還要陪伴老人運動或活動,例如太極拳、社交舞、旅遊及游泳,增加人際互動及社會參與,將豐富經驗貢獻給社區鄰里或親友,提升老人的自我價值感。
此外,還需避免不良習慣,如抽菸、飲酒或長期的鎮靜安眠藥等。最後是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哲學,以樂觀豁達的態度看待事物、避免思想窄化或固執,如此,就可擁有一個快樂無憂鬱的老年生活。
(作者為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委員醫師、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 歐陽文貞)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2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