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觀念平台-馬克斯主義已被中國揚棄

 

2011-01-31中國時報【顧爾德】

     本月剛去世的二十世紀重要公共知識份子、社會學者貝爾(Daniel Bell),半個世紀前就主張「意識型態的終結」。他認為,十九世紀產生的那些巨型意識型態將失去改造社會政治的動能,無法再召喚人民的信仰與熱情進而採 取行動。取而代之是一些微型、狹隘、有地域性的意識型態,例如「現代化」、「發展論」、「民族主義」等。

     貝爾也曾在一九七年代初準確預言「後工業時代」來臨。他所描繪的影像正是一九八年代末那一波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經濟地圖;以科學為基礎、以服務業為主的全球經濟,而且電腦網路串連起全球性的經濟活動與資訊流通。

     在二十一世紀初,貝爾的預言在台海兩岸都實現了。當鉅型意識型態失去對人民的召喚力、當貝爾甫過世之際,意外地因為「中國首善」一句「向馬克斯主義學習」,引發台灣的爭辯。有人說他要用馬克斯主義來台統戰,有人說台灣人根本不瞭解什麼是馬克斯主義。

     很巧合地,有一位加拿大出身、目前在中國清華大學教書的哲學教授,名字也叫丹尼爾.貝爾。他也寫過一篇「意識型態的終結」為名的短文,描 述他在中國尋找「共產主義」的故事。這位學者認為,馬克斯對共產主義最重要的主張,是讓工人從枯燥異化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和中國官方的馬克斯主義者討 論,和中國新左派學者交流,卻無人關切此議題,更不談向共產主義過渡問題。他們頂多關切善貧富差距。年輕哲學教授看到了意識型態在中國的終結。

     其實無需這位年輕貝爾教授的證言,大家都很清楚馬克斯主義已被中國揚棄。因此,中國首善那句「向馬克斯主義學習」讓人覺得格外荒謬。馬克 斯不相信「利他主義」,對他而言那只是另一種布爾喬亞意識型態。富有的布爾喬亞行善,並不能解放普羅階級。中國首善的善行令許多人佩服,但他絕對不是馬克 斯的好學生。

     共產主義退位之後的中國,是靠什麼力量驅動整體社會發展?剛過世的貝爾曾經形容自己是個「三位一體」;經濟上是社會主義者,政治上是自由 主義者,而文化上是保守主義者。用同樣三個範疇檢視中國,發現它在經濟上是資本主義,政治上威權主義,而文化上也是保守主義。國家壟斷政治資源,掌控最多 經濟資源並與資本家合作,創造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國家失去可以團結人民的意識型態,又不願見民間社會自主發展治理。當民間出現分配危機,遭遇天災人禍, 國家就動員和他一起分享經濟果實的資本家一起承擔責任。從希望工程到多次澇旱震災,都用這種模式。一直到汶川地震,中國民間組織才開始自主救災動員,所以 前年被稱「中國公民社會元年」。

     在中國,討論馬克斯主義是個假議題它已是個被終結的意識型態。剛過世的貝爾在《意識型態的終結》一書中指出,那些採取各種偏狹意識型態 的社會,要關切的不再是共產主義願景能否達成,而是社會能否建立一個民主機制,並容許人民自由選擇?這些社會掌權菁英會不會採取集權手段推動社會的轉型? 貝爾半個世紀前提出的問題,也是今天在討論資本主義、威權主義、保守主義「三位一體」的中國時,所應該提出的真實議題。 (作者為專欄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