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8 敦安(新北市/社會工作者)
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捐善款,一早就被六旬貧婦攔路喊窮,他聽了貧婦遭遇後,隨即掏出三個紅包發出七萬元;中午用餐時又被背著女兒的父親攔路訴苦,而發了一萬元紅包,看到新聞,令人鼻酸。
陳光標下午到新竹,在縣政府前發紅包給低收入戶,許多民眾早已聚集等待,因人潮眾多引發混亂,甚至有民眾被推擠倒地,我搖頭之餘,也質疑會出現這種求善款的情況,是否台灣的社福機制出了問題?
陳光標要來台「高調行善」曝光後,引發爭議,他改為「低調行善」,才獲准來台。他在大陸之所以高調行善,有其社會文化的特殊性,相信不少人知道,在中國大陸,別說政府的社會救助金,就連民間的善款經常被不肖官員吞占,想讓捐款分毫不差送到需要的人手上,是需要像陳光標這種公開直接發錢的方式。
但台灣不乏默默行善的富豪或百姓,而民眾也都安之若素的相信政府、社福單位提供的捐款機制,而這套機制的確幫助了不少弱勢;然而,陳光標表示要來台高調行善後,許多弱勢發出支持聲音,又攔路喊窮,想低調卻被弱勢逼得高調來看,機制顯然有缺失。
檢視政府的社會救助體系,確實有所不足,最明顯示的是制度規定造成僵化,讓明明需要幫助的人卻因為不符合規定,而失去受幫助的資格,落入悲慘困境,例如社會救濟法規定,只要有親屬,而親屬有工作或房地產,就不符合救助資格。
但是,有親屬或親屬有工作、房地產,不代表家屬就有能力或意願撫養,這種規定是建立在家庭成員應該彼此幫助的假設上,但社會現實顯然並非如此,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離婚或家暴個案。
陳光標的高調行善雖有爭議,但他那直接而沒有過多審核機制阻擋的方式,顯然打動了某些需要幫助的人的心,因此才會有人攔路陳情、聚集求善款,而他的慷慨不但使高調行善有了充分理由,更是打了那些要填寫大量表格、規定嚴格,且曠日廢時的審查機制一大巴掌。
個人認為,陳光標高調行善雖不適合台灣,但能讓政府反思社會救助體系的僵化與不敷使用問題,盼望內政部應學習陳光標的彈性靈活行善方式,在既有的制度外,再制定能彈性幫助需要者的輔助機制,善款可由募捐或編列特別預算,以真正落實救急。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63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