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4中國時報【賴鼎銘】
《三個白癡(Three idiots)》無聲無息地下了片,沒有激起任何討論的火花。但二個片段的故事,卻在網路不斷流傳。
第一個片段,反映的是學院強調書本式定義,不鼓勵思考的教育模式。片中老師要學生回答什麼是機器?老師所要答案來自綽號消音器同學的回應:以相對運動受限制的方式,連接起來的任何部件組合,由此力和位移得以運動和轉變,例如螺絲和螺母的組合,或繞支點運動的槓桿繞軸運動的滑輪等。
第二段是蘭徹被病毒院長拉進教室,要他教老師如何教書時。蘭徹隨興地在黑板寫上二個名詞,要所有同學在三十秒內找到答案。當沒有人達成任 務時,他才說這是杜撰出來的無意義之詞。利用這個機會,他問院長及所有同學,面對這個題目時,「你們興奮嗎?好奇嗎?為獲得知識而激動嗎?」
其實,片子的開頭,病毒院長的話最為驚悚。他說杜鵑從不築巢,要孵蛋的時候就把其他的蛋從巢裡擠出去!「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
無獨有偶地,專門研究創造力的羅賓遜爵士,在演講時,也批評學校扼殺了創造力。他舉吉莉安.琳為例,她小時候被學校視為有「注意力不足過 動症」。母親帶她看醫生,這個專家與她的母親在室外觀察她;沒想到他們一離開,她就跟著收音機舞動起來。專家最後建議送她進舞蹈學校!她終究進了皇家芭蕾 舞蹈學校,後來更協助韋伯編導《貓》及《歌劇魅影》,創造事業的高峰。
他舉這個例子,是在批評這個社會對於教育有其等級次序,最高等級是數學與語言,其次是人文,墊底的是藝術。連藝術也有等級,美術與音樂在 前,戲劇與舞蹈則墊底。他說人類社會一直忽視舞蹈教育;小孩子是天生的舞蹈家,一旦它長大,我們的教育開始著重腰部以上,最後則上了頭部,終極是腦的一邊 (左腦)。
羅賓遜爵士主要的批評還在於當前的教育體制,內隱的理念根本就在培養大學教授。他指出我們的教育太強調學術能力,此種思維讓我們把最有用的人排在最高等級,更主導我們對智商的概念,結果就是很多具創造力,具特殊才能的學生被排除在外。
我們社會中以左腦成績判斷成功與否的模式,是否讓更多人才被犧牲;我們是否該依羅賓遜爵士的建議,重新思考智商的多樣性、動態性,及獨特性?這些恐怕是有理想的教育者所必須深思的課題。(作者為世新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