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陸以正專欄-穆巴拉克 英雄變狗熊

 

2011-02-07中國時報【本報訊】

        埃及動亂剛開始時,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這是突尼西亞革命的延續篇,因而預言鄰近國家肯定會受到始自阿爾及利亞「茉莉花革命」浪潮的波及。連《紐約時報》都說,殘存的大獨裁者們,快面臨人民向他們算總帳的日子了。


     但誰也不曾想到,鐵腕統治埃及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居然想出個絕招,花錢驅使擁護他的群眾|其中難免包括「有奶便是娘」的窮光蛋|上首都開羅的街頭,和青年學生、理想主義者與伊斯蘭激進分子互嗆打架。一星期來,僅開羅一地已有八百人負傷,死亡者五人。照此下去,死傷人數定必直線上升,不知伊於胡底。


     今年八十二歲的穆巴拉克,是埃及前總統沙達特一手提拔的將領。很少人知道他原為空軍飛行員,還被派到前蘇聯受訓。他能出人頭地,是一九七三年埃及對以色列的「六日戰爭」中,他親自駕機,轟炸占領蘇伊士運河東岸的以色列軍隊。一戰成名,被譽為民族英雄。


     兩年後,沙達特任命他做副總統。為培養他當接班人,穆巴拉克奉派率團分別訪問敘莉亞、伊拉克、美國和中國。一九八一年,沙達特遇刺身亡,穆氏繼位。他為追查行刺凶犯,下令逮捕了二千五百人。


     在外交政策方面,穆氏忠實執行沙達特生前制定的政策,繼續維持和美國的友好關係。他不顧國內激進派的反對,切實履行「大衛營協議」,使埃及不僅是美國的忠實盟友,也成為迅速改變的中東最大的安定力量。


     喝過這麼多洋墨水,穆巴拉克懂得必須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方能長治久安。平心而論,他也做了不少事:普及教育,興建國宅,懲治貪汙,嚴防恐 怖分子滋事。在外交關係上,他除維持對美友好的基本國策外,在以巴糾紛中採取不偏不倚立場,對巴勒斯坦獨立領袖阿拉法特與當時以色列首相巴拉特(Ehud Barat)都保持友誼。


     穆巴拉克聰明之處,是他長袖善舞。在錯綜複雜的中東地區,對內維持他「不倒翁」的地位。對外應付裕如,保持等距離。他深切瞭解美國利益何在。一九九年,美國對伊拉克海珊政權開戰,埃及在所有阿拉伯國家中出兵最多,派出四萬五千人,受美軍指揮。其實仗還是美國人打的,但有埃及助陣,可免被罵「美帝戰爭」而已。


     在美國眼裏,埃及是中東最堅強的盟友。這次動亂發生後,開羅、亞力山大港、和賽伊德港(Port Said)全都阻塞不通,對歐亞航運影響不淺。隨著埃及情勢丕變,美國態度也產生微妙變化。原先希望穆巴拉克能支撐下去的白宮,二月四日乘加拿大總理哈柏(Stephen Harper)來訪之便,由歐巴馬在聯合記者會上,親自說出希望埃及能「立即實施民主」的話。


     歐巴馬說:埃及目前已採取的措施,對美國而言,「不能接受(unacceptable)」。而且「全世界都在觀察(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埃及將何去何從。用詞之嚴厲,超出友邦間容許的範圍。失去了美國支持,穆巴拉克下台只是時間問題。


     開始時的反政府示威,被暴民夾雜其中後,失去控制,竟有人闖進舉世聞名的「埃及博物館」,砍掉兩具木乃伊的頭。原先袖手旁觀,等待塵埃落定的軍方,此時才派兵出來保護古蹟。但對穆巴拉克政權的態度,依然曖昧不明。


     外電解讀說,軍方將領不干涉反政府民眾與穆巴拉克支持者在街頭械鬥,是在看穆氏能否保住權位,確定風向後才轉舵。這幾天從開羅發出的新聞報導,充滿外國記者被警察逮捕,沒收了他們的筆記電腦和通訊器材,然後放人的事,完全看不出未來結局如何。


     分析起因的文章則連篇累牘,眾說紛紜。我看到最具說服力的一篇,是美國「國際事 務研究所(Glob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簡稱GLORIA)所長、兼「中東國際事務評論(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簡稱MERIA)主編魯賓所寫的,借伊朗的前例,力陳美國不應再支持貪汙腐敗的政權,而應站在民主改革那一邊。


     他說唯有如此,美國才能面對「伊斯蘭兄弟會」的激進分子而無愧於心。一語破的,但白宮與國務院裡,永遠只為美國利益打算的國安與外交官僚們,能聽得進去嗎?

鐵腕統治埃及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美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